在西藏自治區江孜縣城區,喇嘛教寺院,又稱班根寺或班古爾卻節。佈置在南面平地上的總集會殿(藏語稱措欽)和大菩提塔(藏語稱班根卻甸)分別建於1390年和1414年,至今仍基本保持原狀。寺內原有17座經學院,均沿後山修建,分屬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教誡派)、格魯派(俗稱黃教),建築物大都毀圮。寺門在東南角,南向。寺四周有高大的夯土牆圍繞,每隔一段距離設堡壘,防禦性很強。

  寺內原先珍藏大量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文物,如甘珠珠爾經(大藏經的一部分)手抄本,曾是西藏地區一部最完整的標準經文。但在1904年英軍侵入白居寺時遭劫掠。

  總集會殿 共三層。底層中央部分面闊九間,進深七間,有48根柱子,四周佈置佛殿,北面為主佛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在主佛殿外兩側和背後有一條可通行的轉經廊;第二、三層佛殿外面,也有轉經廊。第二層的中部為一大中庭天井,北、東、西三面是佛殿,南面是寺院管理用房。第三層隻在天井北面設一座佛殿,內用圓柱支承,天花為六角形圖案,畫蓮瓣和六字真言,形式為西藏其他古建築中所罕見。各殿內均有精美的佛像、壁畫等,與建築是同時期作品。

  大菩提塔 規模宏大,在西藏佛塔中為數不多,相傳是佈頓大師設計的,集中瞭多種佛塔的特點(見彩圖)。全塔由塔座、塔瓶、塔鬥、相輪四部分組成。塔座平面習稱四面八角形(實際上有20個折角),為土坯砌築的實心體,長、寬各約40米。塔座分四層,每層四周都配築龕室。塔瓶平面為圓形,也是土坯砌築的實心體。塔鬥建在塔瓶上部,平面為亞字形,是土坯砌築的空室。在塔鬥的四面門洞上,各有一對很大的佛眼,形制與尼泊爾的佛塔相似。相輪為圓錐形,外部用鎦金銅皮包裹,內部為兩層空室,頂部的傘蓋下為一層空室,最上為寶頂,也是銅皮鎦金。全塔總高近40米,由東南角龕室內登暗梯可達頂層。環塔設有108個門和76間龕室,龕室內均有佛像和壁畫。相傳全塔佛像(包括壁畫上的佛像)約千餘種類型,菩薩像55種類型,共約十萬尊,因而又稱十萬佛塔。有些塑像、壁畫形象生動,刀法和筆法均精煉有力又活潑流暢。

西藏江孜白居寺大菩提塔,1414年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