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密斯·范·德·羅設計,建於1929年,博覽會結束後拆除。德國館占地長約50米,寬約25米,由一個主廳、兩間附屬用房、兩片水池、幾道圍牆組成。除少量桌椅外,沒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顯示這座建築物本身所體現的一種新的建築空間效果和處理手法。

  這一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瞭傳統磚石承重結構必然造成的封閉的、孤立的室內空間形式,採取一種開放的、連綿不斷的空間劃分方式。主廳用8根十字形斷面的鍍鎳鋼柱支承一片鋼筋混凝凝土的平屋頂,墻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佈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連通的空間,互相銜接、穿插,以引導人流,使人在行進中感受到豐富的空間變化。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內景

  德國館在建築形式處理上也突破瞭傳統的磚石建築的以手工業方式精雕細刻和以裝飾效果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鋼鐵、玻璃等新建築材料表現其光潔平直的精確的美、新穎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紋理和質感的美。墻體和頂棚相接,玻璃墻也從地面一直到頂棚,而不像傳統處理手法那樣需要有過渡或連接部分,因此給人以簡潔明快的印象。建築物采用瞭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石灰石、縞瑪瑙石、玻璃、地毯等,顯出華貴的氣派。

  德國館在建築空間劃分和建築形式處理上創造瞭成功的新經驗,充分體現瞭設計人密斯·范·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創造出豐富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