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斯區位於巴黎西北,塞納河畔,距凱旋門5公裡,與盧佛爾宮、星形廣場(現名戴高樂廣場)在同一條東西軸線上(見巴黎規劃)。

  1932年,塞納省省會曾舉辦過一次對歷史上形成的東西主軸線和星形廣場到德方斯一帶的道路進行整治美化的“設想競賽”。在1958年成立瞭“德方斯公共規劃機構”,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設成為工作、居住和遊樂等設施齊全的現代化的商業事務區,以作為西元2000年巴黎的“櫥窗”。1963年通過瞭第一個總體規劃,包括東部部事務區和西部公園區,規劃用地760公頃。1962~1965年制訂的《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中,德方斯區被定為巴黎市中心周圍的九個副中心之一;80年代初已經基本建成。

  德方斯區規劃註意利用城市空間,通過開辟多平面的交通系統,嚴格實行人車分流的原則:車輛全部在地下三層的交通道行駛,地面全作步行交通之用。在區的中心部位建造瞭一個巨大的人工平臺,長600米,寬70米,有步行道、花園和人工湖等,不僅滿足瞭步行交通的需要,而且提供瞭遊憩娛樂的空間。

  商業服務設施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佈置方式。九個鄰裡商業中心,下面約有100個小商店,分設在辦公樓和住宅底層。居民可以就近購買生活用品。集中的商業中心規模巨大,如歐洲最大的“四季”商業娛樂中心,設有百貨商店、超級市場、電影院、飯店和舞蹈學校等,總面積105000平方米。

  在德方斯區,每座建築的體型、高度和色彩都不相同。有高190米的摩天辦公樓、跨度218米的拱形建築,有各種外墻裝飾,景觀豐富多彩。

  德方斯的規劃建設在技術上有較高的水平,並有所創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巴黎市中心區的擁塞狀況。但有人認為,德方斯區大量的高層建築和大面積鋼筋混凝土平臺造價貴,能耗大;大平臺上的人行廣場、綠化設施等使用率不高,沒有發揮預期的作用。在藝術上也有不同的評議,有人認為高大的建築群會破壞巴黎古城的傳統風貌和自然景色;也有人認為,德方斯將會同埃菲爾鐵塔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終將為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