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在空中對飛行中的飛機補充燃油的飛機。空中加油的目的是增大飛機的航程和續航時間。空中加油技術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一種航空競技活動。1949年,英國和美國分別研製出實用的空中加油裝置。蘇聯也研製出類似插頭錐套式的裝置。空中加油機多由運輸機或轟炸機改裝而成。所採用的空中加油裝置有兩類。

  ①插頭錐套式(軟管式):加油機上裝有一根長20~30米的軟管。軟管一端與貯油箱相通,另一端裝一錐套,通過鉸盤可以收放。受油機機頭或或機翼前緣裝有一根可伸縮的或固定的受油管。受油機飛到加油機後下方適當位置,將受油管伸進錐套,錐套內一組由彈簧作動的肘節即自動抓住受油管管嘴。這時加油管末端的單向活門正好被受油管頂開,燃油開始自動流進受油機。加完油後受油機減小飛行速度,使受油管與錐套脫開。這套空中加油裝置也可裝在流線型短艙內,由輕型戰鬥機攜帶在機身下面,用來給同類戰鬥機加油。

  ②伸縮桿式(硬管式):加油機尾部裝有一根與拉桿天線類似的可伸縮半剛性加油桿。第一節桿的末端對稱地裝有兩個夾角為130 °左右的V形舵面,用來控制加油桿的位置。受油機飛到加油機後下方的受油位置時,加油機尾部透明艙內的操作員便控制加油桿的伸縮和舵面的偏轉來調整加油桿位置,使桿末端與受油機座艙後的受油口相接,自動鎖定後即開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