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動力裝置、重於空氣的固定翼航空器。它可由飛機拖曳起飛,也可用絞盤車或汽車牽引起飛,更初級的還可從高處的斜坡上下滑到空中。在無風情況下,滑翔機在下滑飛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獲得前進動力,這種損失高度的無動力下滑飛行稱滑翔。在上升氣流中,滑翔機可像老鷹展翅那樣平飛或升高,通常稱為翱翔。滑翔和翱翔是滑翔機的基本飛行方式。現代滑翔機主要用於體育運動,分初級滑翔機和高級滑翔機。前者主要用於訓練飛行,有雙座和單座兩種;後者主要用於競賽和表演,有的還可以完成各種高級級空中特技,如翻筋鬥和螺旋等。70年代以後,原始的懸掛滑翔機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主要是結構材料的改進和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開始復蘇,吸引瞭大量飛行愛好者。

  簡史 滑翔機是人類制造的最早飛翔在天空中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1852年英國的G.凱利最先制造出不可操縱的滑翔機。1891年,德國飛行傢O.李林達爾制造出可以操縱的懸掛滑翔機。它的操縱非常簡單,飛行員懸掛在機翼下面,靠挪動身體改變重心,以控制滑翔的俯仰、航向和橫側姿態。滑翔機的起飛助跑和著陸全靠飛行員的兩腿。這種簡陋的滑翔機很快就為帶有操縱機構的滑翔機所取代,並在底部裝上滑橇或輪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滑翔機的操縱方式已與飛機相似,即用駕駛桿操縱升降舵和副翼,用腳蹬操縱方向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型滑翔機曾經用來向敵後空運武裝人員和物資。盡管其載重量比較小(最大的不超過6噸),由於沒有采用動力,可以利用夜間飛越嚴密設防的戰線而不被查覺。

  構造 滑翔機具有與飛機顯著不同的狹長機翼(即較大的機翼展弦比),機身外形細長,呈流線體。高級滑翔機(圖1)的機翼展弦比可達30以上,在設計上趨向於駕駛員躺臥艙中,以便減小機身截面積。機體表面光滑,甚至打蠟,借以提高滑翔機的升阻比,減小滑翔飛行中的下滑角。人們常用滑翔比(滑翔中前進距離與下沉高度之比)來衡量滑翔性能的優劣。由滑翔飛行的平衡關系可知,滑翔比與升阻比相等。現代高級滑翔機的升阻比最高已超過50。有的滑翔機機翼上還裝有可操縱打開的減速板,用於在必要時增加阻力,或是在著陸下滑時調整下滑角,以便在指定地點準確著陸。動力滑翔機裝有小型輔助發動機,不須外力牽引即可自行起飛,當到達預定高度時關閉發動機進行基本的滑翔飛行。動力滑翔機可提高訓練飛行的效率和安全性。現代滑翔機采用強度高、重量輕的材料制造。主要結構材料有:木材、層板、織物、鋁合金和玻璃鋼等。70年代以後出現瞭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的高級滑翔機。現代懸掛滑翔機的機翼大多為傘翼(圖2),其平面形狀為三角形或矩形,在錐形骨架上鋪有不透氣的合成纖維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