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國防導航衛星系列。從1978年2月到1980年4月共發射6顆,組成初期試驗星座,對指定區域提供4~6小時的導航服務,計畫到80年代後期用18顆“導航星”構成全球定位系統實用星座。其主要任務是使海上艦船、空中飛機、地面用戶及目標、近地空間飛行的導彈以及衛星和飛船實現各種天氣條件下連續即時的高精度三維定位和速度測定,還可用於大地測量和高精度衛星授時等。“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取中高度圓軌道,採用雙頻偽隨機雜訊測距導航體制。系統由18顆實用衛星和3顆備用衛星星組成,均勻分佈在6個軌道面內,高度約2萬公裡,傾角為63°。“導航星”衛星在軌道上的重量,Ⅰ型約460公斤(圖1),Ⅱ型為787公斤(圖2)。“導航星”衛星的主要專用設備有:高穩定度原子鐘──銣鐘、銫鐘和氫鐘,頻率穩定度分別為1×10-12、1×10-13、1×10-14;導航電文存貯器用以存貯地面註入的衛星星歷表、授時參數、傳播延遲參數、衛星狀態信息和識別信息以及粗捕獲碼轉到精確碼的時間同步信息;雙頻發射機用以發射L波段微波信號,頻率為1575.42兆赫(L1)和1227.60兆赫(L2),導航信號用精確碼和粗捕獲碼進行調制,兩種碼共用L1和L2通道。長精確碼7天重復一次,供精確定位用(精度10米左右);短捕獲碼1毫秒重復一次,供快速捕獲和粗略定位用(精度100米左右)。用戶接收導航信號的功率電平為-160~-166分貝瓦。實用“導航星”衛星還裝有單通道衛星通信轉發器和探測秘密核試驗的敏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有較高的軍用價值,定位精度可達十幾米左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微秒;民用時定位精度一般為1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