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壩、堤、水閘、堰等工程,於山谷、河道或低窪地區形成的人工水域。它是用於徑流調節以改變自然水資源分配過程的主要措施,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水庫的建造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約3000年。早期的水庫由於受技術水準的限制一般較小,近代水工建築技術的發展,興建瞭一批高壩,從而形成瞭一批巨大的水庫。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水庫不多,規模較小,以後興建瞭一大批各種類型的水庫,到1985年為止有83000多座。

  類型 根據水庫的位置與形態,其類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①山谷水庫,系用攔河壩橫斷河谷,攔截天然河道徑流,抬高水位而成,絕大部分水庫屬於這一類型;②平原水庫,系在平原地區的河道、湖泊、窪淀的出口處修建閘、壩,抬高水位形成,必要時還在庫周圈築圍堤,如當地水源不足還可以從鄰近的河流引水入庫。此外,在幹旱地區的透水地層,建築地下截水墻,截蓄地下水或潛流而形成地下水庫。

蘇聯佈拉茨克水電站擁有世界最大的水庫,庫容1694億m³。電站於1967年竣工 蘇聯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供稿

  規模 目前已建成很多高壩大庫。截至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上已建庫容在1000億m3以上的水庫有6座,其中蘇聯的佈拉茨克(見彩圖)和埃及的阿斯旺高壩的庫容分別達到1694、1689億m3。此外,大部分庫容由維多利亞天然湖構成的烏幹達的歐文瀑佈水庫總庫容為2048億m3。中國目前庫容最大的是龍羊峽水電站水庫(247億m3),其次是新安江水電站水庫(220億m3)和丹江口水利樞紐水庫(208.9億m3)。

  中國水庫的規模按庫容大小劃分,其中庫容大於10億m3為大(1)型,庫容在1~10億m3為大(2)型,庫容在0.1~1億m3為中型,庫容在100~1000萬m3為小(1)型,庫容在10~100萬m3為小(2)型。

  作用與影響 水庫可以攔蓄洪水、集中落差、調節河川徑流及地下徑流,故可用於防洪、水力發電、灌溉、航運、城鎮供水、養殖(見水庫養殖效益)、旅遊(見水利旅遊效益)、改善環境等許多方面,取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由於興建水庫,也會帶來一系列自然情勢的變化,應當在水庫工程規劃與設計中予以認真研究,對其不利影響要妥善處理。一般要對以下方面給予考慮:①水庫淤積,水流進入水庫後流速減慢,泥沙隨即沉積,從而引起回水抬高與庫容減少;②水庫水量損失,包括水庫蒸發與水庫滲漏,如水量損失過大應在規劃設計中考慮采取必要的措施;③對水庫誘發地震(見水庫地震),應加強監測;④水庫塌岸;⑤水庫浸沒;⑥水庫水質變化,包括水溫變化及富營養化等問題;⑦水庫對當地氣候的影響等(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