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灤工程網路中控制性的供水、發電、防洪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見彩圖)。位於中國河北。壩址地質良好,為片麻巖。工程主要包括:①形成29.3億m3水庫(稱上庫)的高107.5m的大壩。②形成下池(1000萬m3)的高28.8m的下池閘。③在大壩下遊右側設有壩後混合式蓄能電站,總裝機42萬kW。④下池閘左端有一河床式式電站,設置2臺貫流式機組共1萬kW。上庫系多年調節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3.37萬km2,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5億m3。年內和年際分配極不平均,實測最小流量僅2.67m3,年調節徑流量達19.5億m3證率75%),故隻有修建一座較大的多年調節水庫才能滿足供水需要。潘傢口水庫系引灤工程中的主要水源。

河北遷西潘傢口水利樞紐,引灤工程的主要水源,中國第一座大型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

  大壩采用低寬縫重力壩,壩身設有18孔溢洪道,其中三孔采用瞭寬尾墩式溢流壩(見圖),下泄流量很大,達56200m3。這種形式屬首創,可以增加壩面壓力並提高下遊消能效果,對改善下遊流態及沖淤狀況有較好作用。

  電站內安裝一臺15萬kW的常規機組(已於1981年發電)、三臺單機9萬kW的可逆式蓄能機組(尚在安裝調試中),總裝機42萬kW,為中國第一座大型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由於系多年調節的供水水庫,水位變幅大,發電最大和最小水頭之比達2.4倍,遠超出一般機組的運行范疇。為適應這種情況,采用瞭混流式雙轉速變極機組,同時還配置啟動用變頻器為機組變速運行。由於機組既可變極按雙速運行,又可變頻按任何轉速運行,故運行靈活可靠,可改善機組氣蝕條件,可提高機組效率和加大機組出力,按最優方式運行。這種變極、變頻、變速運行的機組在世界水電建設中系首次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