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渠系水量損失,節約農田灌溉用水,使有限的灌溉水源發揮最大增產效益的技術措施。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類對水的需求不斷增長。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和許多國傢都出現瞭不同程度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影響或限制瞭生產的發展。灌溉用水在人類用水中所占比重很大,大致在70%(發達國傢)至90%(發展中國傢)之間。但是,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很低,平均僅50%左右,即通過工程措施引入灌區的水量大約有一半損失掉瞭。因此,採取節水灌溉措施,使單位水量發揮可能最大的經經濟效益,這在水資源緊缺條件下勢在必行。

  內容 節水灌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采取措施減少灌溉渠系的水量損失,即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按照作物灌溉制度,適時適量把水送入農田;二是改進灌溉制度,調整作物佈局,充分而合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進行補充性灌溉,使一定的灌溉水源灌溉更多的農田。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與灌水量的關系也受報酬遞減率的支配,作物產量達到一定水平時,它的增長率即低於灌水量的增長率,再多灌水甚至會使產量下降。這就使人們有可能選擇最經濟的灌溉定額,進行不充分灌溉,用既定灌溉水量灌溉更大的面積,使灌區農業總產達到最大。

  措施 節水灌溉措施可概括為:①改進農田灌水方法,減少深層滲漏、地表蒸發和田面流失。溝灌和隔溝灌,畦灌和小畦灌以及水稻田的淺灌、濕潤灌等傳統地面灌溉技術,比較省水,要避免大水漫灌和串灌等。噴灌、滴灌、微灌、地下灌溉等先進灌水方法,一般比地面灌水方法可節水30%~40%,但成本較高,管理運用復雜,在有條件地區可以推廣。地膜覆蓋或田面蓋草,可顯著地減少地面蒸發,且有保墑保溫作用,也有推廣價值。②采取渠道防滲及管道輸水,減少輸水損失。可采用渠道襯砌以減少滲漏損失。管道輸水有地下埋設固定管道及地面活動軟管兩種。後者已在華北平原缺水地區大面積推廣,可減少用水量30%左右,是簡易可行的節水有效措施。③加強灌溉管理,實行科學用水,執行按方收費。灌區要加強維修管理制度,防止渠道決口及建築物漏水;渠道行水期間,要堅持晝夜灌水,盡量減少渠道退水。為實現按方收費,必須具備量水設施。④改進灌溉制度,保證作物生長關鍵期灌水。作物生長旺盛期需水較多,關鍵期(如玉米抽頂花期、水麥孕穗期等)灌水對產量影響最大。在水量有限情況下,應保證灌好關鍵水,適當減少非關鍵期灌水。同時,在非生長季節進行儲水灌溉,為小麥冬灌及棉田保墑灌,也可以緩解春季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⑤改進耕作措施,如平整土地,中耕、松土及耙磨保墑等,也有助於節水。

  展望 隨著人口日益增長、灌溉水源逐漸減少和灌溉成本越來越高,實行節水灌溉,建立節水型農業,已成為世界范圍的發展方向。今後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新灌區興建和已成灌區改建、擴建中,節水灌溉都是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