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工結構和巖土工程專傢。1909年1月3日生於上海,逝於2001年。192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1934年留學美國。1935年獲密執安大學科學碩士學位,1937年獲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1937~1949年先後任西安東東北大學土木系教授;中央大學水利系教授、系主任、水利講座,同時兼任中央水利實驗處特約研究員、研究員、土工試驗室主任等職。他首先在中國高等院校中開設瞭土力學課程,並創建土工試驗室。1949~1956年先後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華東水利學院教授,並兼任南京水利實驗處處長。1956年起任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先後兼任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顧問,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顧問等職。他在學校與工程研究機關中工作瞭五十多年,培養瞭大批水利工程與巖土工程專門人才。黃文熙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曾任中國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榮譽會員,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他還擔任《水利學報》與《巖土工程學報》編委會主任,《中國科學》與《清華大學學報》編委等職。

  黃文熙對水工結構和巖土力學的研究有獨特的成就。1936年提出拱壩分析格柵法,在結構方面首先應用有限單元原則進行拱和板殼結構的數值分析。1942~1957年創議和改進地基沉降量與地基中應力分佈的計算,首先提出土體三向受力狀態等因素對土體變形的影響;1958年創議用動力三軸壓縮試驗設備進行砂土液化試驗,從而闡明瞭影響砂土液化的重要因素,這種液化試驗研究新方法已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1978~1987年建立從試驗資料直接確定土的彈塑性數學模型的理論和方法,他所領導的研究組為此獲得1987年國傢自然科學獎。1988年又創議把飽和土當作水和土骨架構成的一種特殊復合材料,並從而提出瞭計算彈塑性土體如土壩與地基的起始孔隙壓力、瞬時變形與永久變形的新方法。

  黃文熙還參加瞭一批閘、土石壩、混凝土壩等水利水電工程及廠房地基方面的咨詢研究工作,並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如用砂井和預壓方法加固軟土地基;用反濾層和減壓井防止滲透破壞;用補償基礎原理建造不用樁基的水閘;用就地澆築混凝土防滲墻阻塞砂礫地基的滲漏等,對促進中國水工結構的設計、施工、防護和加固技術起瞭重要作用。此外,他還積極參與黃河、淮河、海河、大西南和三峽等國傢重大工程的咨詢工作。

  黃文熙的科學技術著作散見於國內外多種專門刊物。其中16篇已收入黃文熙論文選集《水工建設中的結構力學與巖土力學問題》(1984)。此外,他還主編瞭《土的工程性質》(1983)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