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和河道管理的專職機構,屬水利部的派出機構,駐地河南省鄭州市。

  中國歷代都有負責治河的河官,但都是在黃河下遊做修防工作,沒有統一的治河機構。1933年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掌握黃河幹支流興利防患事務”,李儀祉任委員長。1947年改名黃河水利工程總局,隸屬中華民國水利部。1946年,冀、魯、豫解放區人民政府建立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王化雲任主任。1949年經調整後改稱黃河水利委員員會,下設山東和河南黃河河務局、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規劃設計院、黃河中遊治理局和水利科學研究所、引黃灌溉試驗站等,成為全流域的水利機構。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①負責黃河中下遊重點樞紐及兩岸堤防河道的管理、維修、加固,受水利部委托負責防洪調度和防汛搶險;②編制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③調解處理流域內省與省和各部門之間的水利矛盾,調配下遊引黃灌區引水量;④負責黃河中遊水土流失區治理,開展水土保持工作;⑤負責水質監測工作,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⑥代水利部管理流域內中央直屬水利建設項目,並代部審批或審查流域內地方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

  1946年以來,對黃河下遊堤防進行瞭三次全面的加高加固,開辟瞭東平湖、北金堤滯洪區,使黃河下遊防洪體系初具規模,興建瞭幹支流水庫,開辟瞭下遊兩岸引黃灌區,治理中遊水土流失面積10萬km2。同時,對全流域進行瞭系統的水文觀測和大量試驗研究及勘測設計工作,先後編制瞭黃河流域規劃、黃河中遊多沙支流治理規劃、黃河下遊防洪規劃和黃河口整治規劃等。會刊為《人民黃河》。出版物還有《中國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