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船臺和水域供船舶上船臺(稱為上墩)或下水用的斜坡道。按滑道上船舶的縱軸線方向分為縱向滑道和橫向滑道兩類。前者船舶上墩下水時,船舶縱軸線與岸線垂直;後者船舶縱軸線與岸線平行。按滑道結構特點分為木滑道、塗油滑道和機械化滑道。

  木滑道 最初人們將木梁鋪設在平緩的岸坡上,使船舶沿木梁滑移而上墩或下水,成為最簡單的滑道。隨後在木梁下修築簡單的人工基礎,木梁上塗油並放上滑板,船體支承在在滑板上,利用絞盤或絞車牽引船舶上墩或下水,成為較完善的木滑道。這種木滑道現在仍可用於小型船舶的上墩和下水。

  塗油滑道 塗油滑道專門用於造船,也稱造船臺。船舶在船臺上建造完畢後,可將船體重量從龍骨墩上轉到滑板上,然後船體連同滑板依靠自重沿著塗有油脂的木質滑道滑行下水,塗油滑道因而得名。塗油滑道的工作原理與木滑道相似。其區別在於:塗油滑道隻用於新建船舶的下水,不用於船舶的上墩修理,沒有費力的上墩操作,不必設置拖曳設備,因而可用於大型船舶的建造和下水;塗油滑道設備完善,結構堅固。為瞭支承巨大的船體重量,通常在船臺處和木質下水滑道下面都修築強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基礎,有時還在下面設置樁基。與造船用的船塢比較,塗油滑道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廣泛用於大中型船舶的建造和下水,至20世紀80年代最大的船舶已達32萬噸級。塗油滑道大多為縱向滑道,橫向滑道很少采用。

  機械化滑道 為瞭減少船舶上墩時的拖曳力,用鋼軌代替木軌,用帶有車輪的下水車代替木滑板,將下水車下放到深水處,使船體坐落在下水車上,用絞車將下水車及船舶拖曳上岸以便修理,這就是機械化滑道。為瞭使一組滑道能為多個船臺服務,以提高其利用率,在滑道與船臺之間通常設置船舶橫移區。如圖所示的自搖式縱向機械化滑道,由下水滑道區、橫移區和船臺區三部分組成。需要上墩的船舶先坐落在平板式下水車上,用絞車將下水車和船舶拖曳到位於橫移坑內的橫移車上,用另一組絞車拖曳橫移車連同下水車和船舶。在橫移過程中船體由原來的傾斜位置自動地逐漸轉到水平位置,自搖式由此得名。當移到適當位置後,另一組絞車將下水車和船舶拖曳到船臺上以進行修理。修理好的船舶按相反方向和順序下水。機械化滑道的形式是以下水車及其他運移船舶的車子形式為特征而分類的。縱向機械化滑道有平板車式、兩支點車式、搖架式、轉盤式、自搖式、斜架車式等形式。橫向機械化滑道有高低軌式、高低腿式、梳式等形式。機械化滑道適用於中型船舶的成批修造。

  

參考書目

 陳萬佳主編:《港口水工建築物》,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