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芮城縣城北龍泉村東側。原在芮城縣永樂鎮(舊屬永濟縣)。原址相傳為唐代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的第宅,稱呂公祠。元太宗時敕升為宮,1244年毀於火。1252~1262年重建,稱“大純陽萬壽宮”,後改稱永樂宮。據宮中無極門門匾額墨書題記,結合實物與其他文獻分析,4座殿堂的修建年代雖有先後,但佈局、結構和細部工藝都出自當時官匠之手,應屬元代官式建築。1959年因舊址建造水庫,移建現址,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面佈局 永樂宮沿南北向的中軸線佈置5座建築: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和丘祖殿(丘祖殿拆遷後未修復)。每座殿宇都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各殿之間有甬路相通。三清殿面闊7間,進深4間,是宮中主殿(見彩圖)。前簷當中5間滿裝木槅扇,後簷僅當心間裝板門,其餘部分和東、西兩面砌墻,內墻面繪制壁畫。殿內僅後部明、次間設內柱8根,圍成神壇,置三清神像和供器。純陽殿僅用內柱4根,重陽殿用內柱6根,各殿平面佈置不拘一格。

山西芮城永樂宮三清殿,元代道教建築:內景

山西芮城永樂宮三清殿,元代道教建築:外景

  大木構造 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的抬梁式構架采用殿堂形制,下架用“明栿”,上架用“草栿”。外圍柱都有明顯的側腳和生起,角柱直徑大於平柱,加強瞭建築重心的穩定性和四角剛度。三清殿、純陽殿草栿梁架,出現瓜柱、角柱、柁墩和纖枋等構件,節點處理手法大為簡化。三清殿和無極門的外柱比例瘦長,明間柱高超過間寬,繼承瞭金代建築用柱的傳統。重陽殿采用廳堂型構架。

  三清殿、純陽殿的外簷用六鋪作單抄二昂鬥栱,五等材;無極門和重陽殿外簷用五鋪作單抄單昂鬥栱,六等材。鬥栱用材較《營造法式》規定減小兩至三等,說明鬥栱的結構功能已出現退化跡象。但栱、昂、升、鬥的工藝制作卻極工整,鬥栱的形制和比例仍然同《營造法式》制度接近。純陽殿柱頭鬥栱自第一昂以上均加寬瞭尺度,後尾出現瞭菊花頭和六分頭,並繪出“假上昂”;重陽殿外簷鬥栱後尾起“秤桿”可視為明代“鎦金鬥栱”的雛形。

永樂宮三清殿正立面圖

  建築裝飾 三清殿和純陽殿的藻井、天花和內簷裝修相當考究。例如三清殿有藻井六口,分圓形和鬥八兩種做法,均用繁密精致的鬥栱攢聚而成,頂板上雕蟠龍,是元代小木作精品。

  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的建築彩畫,以三清殿的最為精美,純陽殿的次之。三清殿內簷彩畫,不做油灰地仗,畫作采用“勾填法”,先以墨線勾勒圖案輪廓,然後填染顏色。如丁栿和四椽栿,枋心以繁麗的花卉或錦紋鋪地,上畫各種姿態的龍鳳;找頭畫旋花,青綠退暈,圖案章法靈活自由。闌額彩畫,采用泥塑與繪畫相結合的做法,找頭畫旋花,枋心畫錦地,再將泥塑的行龍和牡丹花釘在闌額的畫面上。栱眼壁畫流雲,泥塑金龍。鬥栱上也使用彩畫,題材以旋花瓣為主,間雜如意頭、荷花和錦紋,顏色以青綠為主。天花板上箍子裡面畫三綠色盤龍,岔角畫寫生花卉,支條燕尾部已出現軲轆雛形。三清殿彩畫以青綠色為主調,兼施金、紅兩色,大體上屬於碾玉雜間裝做法。它一方面繼承宋代建築彩畫的傳統工藝,另一方面又出現瞭若幹變體和創新。其中以青綠色調為主的彩畫到明清時期成瞭官式彩畫的主流(見彩畫作)。

  永樂宮3座主要殿堂內部壁畫都很精美,其中三清殿壁畫《朝元圖》是現存規模最宏偉、題材最豐富的元代壁畫。畫中人物形態生動,色彩和諧,技法和構圖都達到很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