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的一幢辦公樓,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1974年建成,高443米,是當今世界最高建築物(見彩圖)。總建築面積418000平方米,地上110層,地下3層。底部平面68.7×68.7米,由9個22.9米見方的正方形組成。在這些正方形的範圍內都不另設支柱,租用者可按需要分隔。整個大廈平面隨層數增加而分段收縮。在51層以上切去兩個對角正方形,67層以上切去另外兩個對角正方形,91層以上又切去三個正方形,隻剩下兩個正方形到頂。

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目前世界最高建築物(443米),塔式摩天樓,1970~1974年建,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大廈結構工程師是1929年出生於達卡的美籍建築師F.卡恩。他為解決像西爾斯大廈這樣的高層建築的關鍵性抗風結構問題,提出瞭束筒結構體系的概念並付諸實踐。整幢大廈被當作一個懸挑的束筒空間結構,離地面越遠剪力越小,大廈頂部由風壓引起的振動也明顯減輕。頂部設計風壓為305千克力/米2,設計允許位移(振動時允許產生的振幅)為建築總高度的1/500,即900毫米,建成後最大風速時實測位移為460毫米。

  大廈的造型有如9個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簡潔穩定。不同方向的立面,形態各不相同,突破瞭一般高層建築呆板對稱的造型手法。這種束筒結構體系是建築設計與結構創新相結合的成果。

  西爾斯大廈用鋼材76000噸,每平方米用鋼量比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帝國州大廈降低20%,僅相當於采用5跨框架結構的50%。這種束筒結構體系概念的提出和應用是高層建築抗風結構設計的明顯進展。

  大廈采用瞭當時最先進的在房間內和各種管井、管道內普遍裝設煙感器、報警器和電子控制的消防中心的消防系統。樓內的自動噴水裝置在火警發生時可將水自動噴灑於任何地點。位於大廈不同高度上的屋頂平臺在火警時可用於安全疏散。

西爾斯大廈

  大廈中安裝瞭102部電梯。一組電梯分區段停靠,從底層有高速電梯分別直達第33層和66層,再換乘區段電梯至各層;另一組從底層至頂層每層都可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