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登封縣西北約6公裡的嵩山南麓,建於北魏正光四年(523),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密簷磚塔(見塔)。平面為十二邊形,也是中國現存古塔中的孤例。塔身穩重,輪廓柔和,比例勻稱,外形剛健而秀麗。特別是採用瞭磚壁空心筒體結構,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嶽寺原為北魏宣武帝的一處離宮,孝明帝正光元年舍為佛寺,名閒居寺。隋仁壽二年(602),改名為嵩嶽寺。現除磚塔仍巍然屹立外,隻剩下清代建建造的簡陋的山門和幾座殿宇。

  嵩嶽寺塔高40米。磚砌塔壁厚2.45米。塔室底層東、西、南、北四面均辟有入口,直接進入塔心內室。內室除底層為正十二邊形,往上直到頂部均為正八邊形直井式,中間用木樓板分隔為十層。

  全塔分為塔身、塔簷、塔剎三部分。外形輪廓有柔和收分,呈略凸形曲線。塔身部分建於低矮簡樸的臺基上,用挑出的磚砌疊澀分隔為上下兩段。上段比下段稍大。在四個正面上有貫通上下兩段的門洞,門洞上部半圓形拱券面做成浮雕式火焰形券。下段除門洞外其餘八面都是平光的磚面。塔身上段的非正向八個面上,各砌出一個壁龕,龕座隱起兩個壼門,內嵌磚雕獅子,造型古樸。在上段塔身的各轉角上,還有磚砌八角形倚柱。柱下有雕磚蓮瓣形柱礎,柱頭有磚雕的火焰和垂蓮。塔簷部分位於塔身之上,十五層密接,用疊澀做成。每層簷之間的每面塔壁砌出門形和窗形,隻開瞭七個真正的門洞,作為塔上部的采光口。至於塔身的外部色彩,據殘存的石灰面分析,原為白色。塔剎用磚石砌成,其做法是,在簡單的臺座上置覆缽、束腰和仰蓮,上面安相輪七重和寶珠一枚。(見彩圖)

河南登封嵩嶽寺塔,中國現存最早的密簷磚塔,公元523年建 中國圖片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