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雅典衛城中祀奉雅典護神雅典娜的神廟,建於西元前447~前432年,是希臘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神廟,古代建築藝術傑作(見彩圖)。建築師為伊克蒂諾和卡利克拉特,主要雕塑師為菲迪亞斯。

雅典帕提農神廟,希臘最大的多立克柱式神廟,西元前447~前432年建建

  帕提農神廟在衛城最高處,是衛城惟一的圍廊式建築,神廟東西兩端各有多立克式柱8根(見古典柱式),兩側各有柱17根,立在三級臺基上,沒有柱礎。臺基最上一級長約69.5米,寬約30.9米,長寬比約為9:4。柱廊內是走廊,前(東端)後(西端)走廊寬約3.3米,兩側走廊寬約2.7米。主要入口在東端,經前內柱廊,進入主殿。此處為神殿,長約30米,合100古雅典尺,所以主殿也稱百尺殿。殿內供奉雅典娜立像,像連基座高約12.8米,頂盔、持矛、握盾,右手掌上立有一個展翅的勝利女神像。雅典娜像為木胎,面部、手、足用象牙雕成,眼珠為精致的石雕,盔甲、衣飾用金箔。環像三面沿墻建有兩層多立克式回廊。神廟西部即帕提農,意為聖女宮,比主殿小,內有4根愛奧尼式柱支承屋頂,當年曾用來存放財寶和檔案。

帕提農神廟東端復原剖視圖

  帕提農神廟是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建築最高成就。它比例勻稱,莊嚴和諧。柱高約10.4米,底徑約1.9米,角柱底徑稍大。柱頂直徑略大於底徑的四分之三。柱身表面刻有20道豎向凹槽,剛勁有力。柱上的石梁不加雕飾,梁上的三隴板在構圖上使柱的垂直趨勢和梁的水平趨勢和諧地結合起來。三隴板之間是高浮雕,描述希臘神話中拉庇泰同馬人搏鬥的故事,動態誇張,與嚴謹的結構形成鮮明對比。山花雕刻按三角形構圖,適應山花形狀。西山花雕刻雅典娜和海神波賽頓爭戰的場面,正面東山花上雕刻出關於雅典娜誕生的情景。雕刻飾以金、藍、紅等色彩,濃艷華麗。圍廊內墻壁上部有一圈高約1米連續的淺浮雕,描繪雅典娜慶節的熱烈場面。

  帕提農神廟一些校正視錯覺的措施,令人嘆為觀止。基座臺階的棱線向上拱起成弧形,東西端中部高起60毫米,南北兩側的棱線中心處高起110毫米。簷口、簷壁的水平線也作類似處理,有效地防止瞭中部下陷的感覺。角柱的軸線向裡傾斜60毫米,各柱軸線按其延長線在臺基上空2.4公裡處相交的規律排列,避免瞭外傾感。其他如柱身輪廓有卷殺和收分,盡端開間稍小,角柱稍粗,以校正在天空背景上會顯得細小的錯覺,使建築形象穩定、平直、豐滿。這些做法在古希臘建築中常見,但帕提農神廟運用得最為集中完美。

  約在5~6世紀,帕提農神廟被改作基督教堂,東端加瞭一個半圓拱,後又改為清真寺,最後成瞭軍火庫。1687年在土耳其-威尼斯戰爭中神廟被炮毀,如今隻剩下30多根石柱和斷壁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