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唐烈祖李昪的欽陵和中主元宗李璟的順陵,在江蘇省江寧縣西南東善鎮附近,牛首山支脈的高山南麓,東鄰祖堂山,建於943~962年。葬後不久,二陵即被盜掘,珍貴隨葬品多已散失。1950年發掘,出土瞭一些陶俑和器物碎片。

  二陵並列在平緩的山坡上,相距約50米,地面原有建築均已無存。僅留有部分封土,二陵地下建築佈局基本相似,大體為南北向對稱佈置,都有前、中、後三墓室和若幹耳室(見圖)。欽陵規模略大,結構和裝飾也較精美。墓室平面面都呈矩形,前後墓室間有短甬道相通。墓室結構大多為條磚砌墻和疊澀式四合攢尖穹窿頂,隻有欽陵的後室使用條石砌墻和疊澀斜頂,甬道用磚砌圓券。欽陵中室和後室間有石門二扇,其餘不設門扉。室內壁面突出八角倚柱,下無柱礎,上端略有卷殺,柱間隱出闌額和一鬥三升的鬥栱。栱頭卷殺三瓣,栱眼作凹弧形,明間補間鋪作一朵。內墻表面塗深紅色,柱、枋、闌額和鬥栱表面先抹石灰,然後以朱紅或赭石線條繪出箍頭、“一整二破”柿蒂紋、蕙草流雲、纏枝牡丹、寶相花或束蓮等圖案,襯以黃、石青、石綠諸色,有的使用瞭暈色。後室穹頂刷白並繪天象圖,前室和中室墻壁上殘留的矩形孔洞表明墓室內曾有木制的天花和藻井,但已無遺物。室內地面一般用條磚平鋪成人字紋或橫列錯縫式樣,僅後室鋪大塊青石。欽陵地面鑿有江河山嶽圖形,同墓頂天象圖相呼應,是秦漢以來帝王貴族陵墓的遺風。棺床在後室中央偏北,嵌入壁龕。各耳室內則砌磚臺,放置殉葬物品。欽陵中室北壁兩側有武士像浮雕各一,披甲杖劍,踏雲相對。上面橫額雕雙龍戲珠,龍三爪。後室棺床側面也有相似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