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磚側砌或平、側交替砌築成的空心牆體。具有用料省、自重輕和隔熱、隔聲性能好等優點,適用於1~3層民用建築的承重牆或框架建築的填充牆。空鬥牆在中國是一種傳統牆體,明代以來已大量用來建造民居和寺廟等,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應用較廣。

  砌築方式 空鬥牆的砌築方法分有眠空鬥牆和無眠空鬥牆兩種(見圖)。側砌的磚稱鬥磚,平砌的磚稱眠磚。有眠空鬥牆是每隔1~3皮鬥磚砌一皮眠磚,分別稱為一眠一鬥鬥,一眠二鬥,一眠三鬥。無眠空鬥墻隻砌鬥磚而無眠磚,所以又稱全鬥墻。無論哪一種砌法,上下皮磚的豎縫都應錯開,以保證墻體的整體性。傳統的空鬥墻多用特制的薄磚,砌成有眠空鬥形式。有的還在中空部分填充碎磚、爐渣、泥土或草泥等以改善熱工性能。這種空鬥墻一般作為木構架房屋的外圍護墻。現代的空鬥墻已改用普通磚,砌成無眠空鬥墻和雙丁磚無眠空鬥墻,作為低層房屋的承重墻和圍護墻。空鬥墻對磚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棱角完好,標號不低於75號。砂漿要有較好的和易性,使砌築後灰縫飽滿,常用標號不低於25號混合砂漿。

  構造要點 空鬥墻是一種非勻質砌體,堅固性較實砌墻差,因而墻體的重要部位須砌成實體,例如門窗洞口的兩側、縱橫墻交接處、室內地坪以下勒腳墻、樓板下面的3~4皮磚和承受集中荷載的部位(如屋架或梁下)。空鬥墻的過梁可用鋼筋混凝土梁、鋼筋磚過梁或磚砌平拱等。內部空間較大的建築物或2~3層的樓房,宜設整體交圈的鋼筋磚圈梁。

  空鬥墻有構造上的局限性,下列情況不宜采用:土質不好可能引起墻體不均勻沉降的地方;門窗面積超過墻面面積50%時;7度以上的地震區;單層廠房和大中型公共建築的承重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