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日照是根據陽光直射原理和日照標準,研究日照和建築的關係以及日照在建築中的應用,是建築光學中的重要課題。研究建築日照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陽光以滿足室內光環境和衛生要求,同時防止室內過熱。陽光可以滿足建築採光的需求;在幼稚園、療養院、醫院的病房和住宅中,充足的直射陽光還有殺菌和促進人體健康等作用,在冬季又可提高室內氣溫。有的地方還可用太陽能作能源(見太陽能建築)。陽光也有不利的方面:如夏季的直射陽光能造成室內氣溫過高;在直射陽光照射下,會引起眩光。此外,直射陽陽光還能加速一些物品老化、退色和變質,甚至引起有些易爆物爆炸。因此,在博物館、展覽館、畫廊、書庫、紡織車間、精密儀器車間、恒溫恒濕車間和危險品倉庫等處都應采取措施,防止陽光直接照射。

  日照原理 研究建築日照要瞭解研究點和周圍不透明體的相對位置,研究點的陽光方向。陽光的方向用太陽高度角(θ)和太陽方位角(ɑ)來表示:太陽高度角是指陽光與水平面的夾角;太陽方位角是指陽光的水平投影與正南方向的夾角,偏東為負,偏西為正。陽光的方向也可用直角坐標系XYZ來表示(圖1)。設XOY平面與水平面重合,OY軸線與正南夾角為γ,則在數值上有以下關系:

X=Zctgθsin(ɑ-γ)

Y=Zctgθcos(ɑ-γ)

上式的實用意義為:如有平行兩列建築,其朝向角為γ(朝向角的正負應與方位角取得一致),朝陽光方向的前列建築物的高度為Z,要求前列建築物不遮擋陽光直射後列建築物,則必須使兩列建築物之間的間距大於Y。又如有一建築朝向角為γ,窗簷下面至窗臺的高度為Z,為避免陽光直射室內,則必須使出簷的長度為上式中的Y(自墻內面計)。同時簷口向陽光投射一側的側面探出長度即為上式中的X

  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是隨時間變化的,因此表示太陽位置的直角坐標數值XYZ也是隨時間變化的。為瞭便於設計者掌握所設計的建築全天或全年日照情況,常根據建築物所在地的緯度畫出當地各季節典型天如冬至日、大寒日的棒影軌跡圖。它是在Z軸上截取垂直立於O點的不同單位長度的棒,並找出所研究的那一天的各個時間棒影端點的位置(XY),將同一長度的棒的棒影端點連成曲線(棒影端點軌跡),同時標上時間線和長度標準(圖2)。畫時可取朝向角γ=0,即OY軸指向正南。

  應用棒影軌跡圖可以:①根據建築日照的要求在棒影軌跡圖上確定建築物的朝向和間距;或在建築物位置和間距確定後求出日照延續時間,各類建築日照延續時間指標見表。②按照在一定時間內使房間的相應部分獲得必要日照的原則,確定窗口大小和位置。

室內日照延續時間參考指標(單位:h)

  炎熱地區民用建築如室內氣溫在29℃以上,太陽輻射強度大於240千卡/米2,陽光照射深度(由墻內表面算起)大於0.5米,陽光照射室內的時間超過1小時,為防止室內過熱和直射眩光,應采取必要的遮陽措施。有特殊要求的房間,如恒溫恒濕室、易燃品倉庫等,要另行采取防熱措施。

  日照調整 如果建築物體形、朝向和間距不能滿足日照要求,須進行日照調整。日照調整主要是解決室內過熱和直射眩光,大體可采取遮陽和折射、擴散兩種途徑。為達到折射、擴散的目的,窗戶玻璃常采用半透明材料,如玻璃鋼、乳白玻璃等,以減小直射陽光的強度;采用斷面為棱形的玻璃或玻璃磚,也可改變陽光投射方向,避免陽光直射,並可保持較高的采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