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 Leguminosae)黃芪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又名紅花草、翹搖。重要的綠肥、飼料兼用作物(見彩圖)。原產中國,目前南方各地山野間仍有野生種分佈。江淮以南及臺灣,河南、陝西省的南部稻區種植較普遍。20世紀70年代中國栽培面積曾達到940多萬公頃。日本和蘇聯等也有栽培。

紫雲英<

  形態 優良品種較多,按生育期和成熟期可分早、中、晚3個類型。主根肥大,側根發達。莖直立或匍匐,長30~100厘米。羽狀復葉,有長葉柄,小葉7~13片,呈倒卵形或橢圓形,葉面被疏柔毛。總狀花序近傘形,腋生,總花梗長,頂端簇生7~13朵花,蝶形花冠紫紅或淡紅色,偶有白色。莢果細長而微彎,頂端喙狀,黑色,每莢有種子5~10粒。種子黃綠色,腎形,有光澤,千粒重3.4~3.7克(見圖)。

紫雲英

  栽培 紫雲英喜溫暖濕潤條件。種子一般在氣溫5℃時發芽,15℃時2~3天即可出苗,15~20℃生長最為迅速。溫度過高時生長不良。有一定耐寒能力,但地上部分遇-5~-7℃短期低溫即開始受凍,低溫時間延長時易導致死亡。全生育期間要求足夠的水分,土壤水分低於12%時開始死苗。發芽後如遇積水則易爛苗。開花結莢期遇久雨會降低種子產量和質量。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5.5~7.5的砂質和粘質壤土較為適宜。耐鹽性差,全鹽量超過0.2易死亡,不宜在鹽堿地上種植。要求專一的根瘤菌。拌用根瘤菌是在新種植區獲得高產的關鍵。施用磷、鉀肥能促進生長。異花傳粉,雜交率較高。花期長,是優良的蜜源植物,放蜂有利於提高種子產量。留種時應選用排水良好地塊,並適當稀植。施用硼、鎂肥能提高結莢率。

  用途 紫雲英養分含量和飼料價值均較高。初花期鮮草約含水分89%,氮0.48%,磷0.07%,氧化鉀0.18%。初花到結莢期幹草含水分0.18~9.23%,粗蛋白質19.40~25.81%,粗脂肪4.61~4.97%,無氮浸出物33.54~40.97%,粗纖維11.81~20.19%,灰分7.62~7.99%。其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的可消化率均在70%以上。中國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綠肥栽種,一般在9月上、中旬到10月上旬套播於晚稻田中。翌年盛花初莢期,在水稻插秧前15~20天翻壓入田,可防止水稻栽秧後受綠肥腐解時所產生的還原物質毒害。中國一般在初花期刈割上部2/3植株用作牲畜飼草或堆、漚肥料。留下1/3就地翻壓作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