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1科。寄生草本,無葉綠素,或隻有少許葉綠素,種子和寄主的根接觸後方始發芽,此時胚根變吸器,穿入寄主的根,其後胚軸部向內或向外又發育一些吸器,吸附於寄生的根上。葉鱗形,互生。花單生於葉腋或苞腑,常集成頂生總狀或穗狀花序,兩性,萼2~5裂,花冠5裂,二唇形,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4,二強,著生花冠上,花粉粒常近長球形,具3擬溝,或3(擬孔)溝,或多少不規則,外層與內層同厚,稀無萌發孔,雌蕊由2(稀3)心皮結合而成,子房上位,常1室,側膜胎座為為(2~)4(~6)個,斷面T形或分枝,有多數倒生胚珠,花柱1,細長,蒴果室背裂開,種子小,具微細而未分化的胚,位於軟肉含油的胚乳中。染色體基數x=12,18~21。莖中維管束一輪或有時兩輪,韌皮部較木質部為發達。導管分子具單孔;植物產生甘露醇(mannitol)及通常鳶尾酚復合物(iridoid compounds),積累瞭phenolic glycoside Orobanchin,有時還有類萜生物堿(monoterpenoidalkaloids),或產生少量鹽酸鈣。有13屬180種。主產於北溫帶歐亞大陸,少數產於美洲及熱帶地區。以列當屬為最大,含140種。中國有肉蓯蓉屬、草蓯蓉屬、野菰屬、丁座草屬和列當屬等10屬,約35種。

  肉蓯蓉屬植物在中國僅見於西北部的鹽堿地和砂地,以肉蓯蓉、蓯蓉較著名,供藥用的肉質莖和“大蕓”(春季采的通常半埋於砂中曬幹,商品稱“甜大蕓”;秋季采的水分多,不易幹,須先浸於鹽湖中1~3年後,取出曬幹,稱“鹽大蕓”),功用補腎益精,潤燥滑腸,草蓯蓉屬在中國東北部有草蓯蓉、在西南部有丁座草(千斤墜),全草可為肉蓯蓉代用品。在中國廣佈的野菰(A.indica;見彩圖)在東北、北部、西部產的列當、黃花列當等,全草均供藥用。

野菰,列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