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os)鯛科(Sparidae)真鯛屬。又名加吉魚、銅盆魚。名貴的海產經濟魚類。分佈於中國沿海,也見於日本及夏威夷等海區。

  形態 體側扁。上、下頜前端具數枚犬牙,兩側各具2行臼齒。體淡紅色,體背側散佈若幹藍色小點,尾鰭後緣黑色。(見彩圖)

真鯛

真鯛 李群力繪

  生物學特性 為暖溫性近海底層魚類,喜結群棲息在巖縫、砂礫、貝藻類叢生的海底凹窪處。雜食性,主要攝食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蝦和小蟲等。生殖期在黃海、渤海區為5~7月,盛期為5月下旬;在福建沿海則為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11月為盛期。一般體重1千克左右的2~3齡魚即可達到性成熟。性腺發育的特點是多次成熟、分批排卵。平均懷卵量在100萬粒以上,高的可達300萬粒。卵浮性,球形,卵徑0.95~1.1毫米,油球1個。孵化的適溫范圍為18~24℃。漁獲物體長一般在160~600毫米之間。10齡以下生長較快,10齡以上生長緩慢。最大個體全長可達845毫米,體重8.8千克。有明顯的洄遊現象。黃、渤海的魚群1、2月間棲息於濟州島以西海區,2~3月水溫上升後逐漸向西北移動,一支抵達青島至連雲港附近的外海,另一支過山東入渤海,在萊州灣附近產卵;秋後成魚及幼魚至濟州島外海越冬。福建沿海的魚群每年3月以後由外海80米等深線越冬區向西移動至閩中、閩南沿海,10月後魚群集結,一部分性成熟的親魚進入廈門附近漁場產卵,12月後東移越冬。

  生產 中國山東沿海5月為捕撈季節,福建沿海則在10~12月。黃、渤海區原是真鯛著名漁場,由於捕撈過度,資源已遭極大破壞。日本的真鯛養殖較發達,主要采用網箱養殖方式,苗種培育已達生產規模,還進行苗種放流以增殖資源。中國的真鯛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也已成功。真鯛肉味鮮美,多鮮銷,部分制成罐頭及熏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