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嚙齒目(Rodentia)倉鼠科(Cricetidae)麝鼠屬草食性毛皮動物。又名水老鼠、青根貂。所產毛皮,板質輕軟,針毛高爽,絨毛緻密,光澤美觀,是制裘的優質原料。原產北美洲。20世紀以來,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芬蘭和蘇聯等國傢先後引進。散放馴養。50年代初期自然擴散到中國新疆、黑龍江省與蘇聯接壤的地區。現中國各地凡水生植物豐富的活水水域均有自然分佈或散放飼養。1980年起試行籠養。

  麝鼠頭部較扁平,眼小,耳短,,藏於被毛中,吻鈍圓。前肢短無蹼,後肢較長具半蹼。尾側扁。基部圓形,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其上被有小而圓的鱗片與黑色短毛。毛色由棕黃到棕褐色。雄鼠體重600~1000克,體長23~30厘米。母鼠體重400~825克,體長24~30厘米。棲息於池塘、湖泊及江河沿岸。喜在水中遊泳覓食,主食植物的莖葉及根部。冬季植物性飼料缺乏時,也以少量的河蚌等軟體動物為食。繁殖力較高,3~6月齡性成熟,年產3~8胎,每胎產仔6~9隻,妊娠期25~28天,哺乳期20天左右。氣候溫暖地區終年都可繁殖。一般在晴天早晨或黃昏交配,雌、雄鼠在肛門與生殖器之間均有麝腺,能分泌油狀物、散放濃鬱香味,以此來吸引異性。飼養方式有放養、半放養、大群圈養和籠養幾種。放養即任其在棲息地自由采食和繁殖;半放養場所因水域較小,冬季需人工補充部分飼料。采用這兩種方式時均須輔以一定的措施,如保持或抬高放養場的水位、建造人工巢基和人工巢、栽培飼料植物和消滅天敵等,以改善其棲息條件。大群圈養是將麝鼠按一定的雌雄比例養在同一圈中;籠養則把一雌一雄養在同一籠舍中。圈和籠舍均由窩室、運動場和水池3部分組成。飼料以水草和陸生植物以及樹葉等為主。大群圈養和籠養的麝鼠發情交配時常發出類似狗的叫聲。每次發情交配活動可持續1~3天。雌鼠產後10~20天又能重新發情交配。妊娠期、泌乳期和幼鼠養育期均需補喂精料如蒸制的谷物飼料等。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為獵捕和屠宰剝皮期。生皮加工時要求皮板展平而潔凈,皮形完整。肉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