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一類主要為害幼蕾的棉花害蟲。棉田常見的有綠盲蝽(Lygus lucorum)、三點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苜蓿盲蝽(A.lineolatus)、中黑盲蝽(A.suturalis)、贛棉盲蝽(Crreontiades gossypii)、牧草盲蝽(L.pra-tensis)以及異須盲蝽(Campylommadiversicornis)。

  成蟲觸角4節,無單眼,前胸背板前緣有領片,前翅分革區、楔區、爪區、膜區4部分,膜區基部有2個翅室。綠盲蝽體型較小,長約5毫米,黃綠至淺綠色,前胸背板僅有微弱小刻點;三點盲蝽體長約7毫米,暗黃色,前胸背板後緣有一黑色橫紋,小盾板及兩個楔片均黃綠色,形似3個大斑點;苜蓿盲蝽體長約7.5毫米,黃褐色、小盾板中央有“墋”形黑紋;中黑盲蝽體長約6~7毫米,褐色,小盾板與爪片的大部分黑褐色,背面中央形成1條黑褐色縱帶;牧草盲蝽體長約6毫米,黃綠色,前胸背板中部有4條暗色縱紋;贛棉盲蝽體色較淺,前胸背板無刻點、前胸側板無紅色斑紋,體毛淺色;異須盲蝽體比上述種類均小,觸角第1、2節黑色,僅二者的關節處淺色,體色也淺。

  綠盲蝽除新疆外,苜蓿盲蝽和三點盲蝽除華南外,全國棉區均有分佈。牧草盲蝽分佈於黃河流域以北棉區,中黑盲蝽分佈於遼河流域至長江流域棉區,異須盲蝽分佈於新疆,贛棉盲蝽分佈於長江流域棉區。寄主植物除棉花外,還有苜蓿、豆類、麥類、麻類、粟類、向日葵、玉米,以及多種雜草和樹木。以成、若蟲刺吸為害,在棉花上最嗜食幼蕾,被害後不久蕾鈴即幹枯脫落,直接影響產量。嫩葉被害後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在葉片伸展擴大時形成破洞。生長點被害後畸形生長。幼鈴被害輕者出現黑褐色斑點,重者脫落。

  牧草盲蝽以成蟲在苜蓿地、雜草下、樹皮裂縫和枯枝落葉內越冬;三點盲蝽以卵在槐、楊、柳、榆、柏等樹幹上有疤痕的樹皮內越冬;綠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多以卵在苜蓿及其他雜草的莖稈組織內越冬。每年發生代數一般都在3代以上。春季先在越冬寄主或早春繁殖寄主上取食,其後才轉入棉田為害,尤以現蕾期最烈。為害時間多在6~8月。防治宜在早春清除寄主雜草和在主要蟲源田內成蟲未大量羽化時進行。棉田內發生時,可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如用涕滅威顆粒劑隨播種溝施,還能收到控制早期為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