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科(Thripidae)。又名煙薊馬。棉花苗期主要害蟲。雲南棉區有黃薊馬(T.flavus)、長江流域棉區還有花薊馬(Frankliniellain-tonsa)為害。

  成蟲體長1.1毫米,淡褐色。觸角7節,末節很小。複眼紫紅色。前後翅後緣的纓毛均細長色淡。卵長0.3毫米,黃綠色,腎狀形。若蟲淡黃色色,翅芽不明顯。蛹形似若蟲,觸角披在頭上,翅芽明顯。棉薊馬在中國棉區均有分佈;國外分佈於歐洲、亞洲及美洲。寄主植物除棉花外,還為害煙草、蔥、洋蔥、蒜、韭菜、瓜類、馬鈴薯、甘藍、甜菜等。以成、若蟲為害棉花生長點、子葉和真葉等部位,造成生長點枯死;或使葉片變脆、變厚,向正面翻卷,葉背面顯出銀白色斑,影響棉株發育,使之結鈴少。也能為害蕾、花,造成脫落。長江流域以南棉區,一年發生10多代,黃河流域棉區6~10代,遼河流域棉區3~4代。每代歷期15~23天,成蟲壽命一般均在10天以上。成蟲飛翔力強,卵多產於葉背表皮下或葉脈內。初齡若蟲多在葉背為害。2 齡後鉆入土中蛻皮化蛹。以成蟲、若蟲在蔥、蒜的葉鞘內、土塊、土縫和枯枝落葉中越冬,也有少數地區以蛹在土表層內越冬。次年春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棉苗出土後飛入棉田為害。一般5、6月幹旱年份發生較重,連雨或大雨可抑制其發生。靠近越冬和早春寄主的棉田,發生偏多。對局部嚴重發生地塊,可用有機磷農藥進行早期防治。

棉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