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堃

  中國當代民族學傢、社會學傢、人類學傢。又名楊象乾、楊赤民。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01年10月8日生於河北省大名縣,1998年7月26日逝於北京。1916年入直隸省立第十一中學,1920年入直隸省立農業專門學校留法預備班班。192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就讀於法國裡昂中法大學、巴黎大學,獲理科碩士和文科博士學位。1931年回國到1949年,先後在河北大學、中法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朝陽大學、華北大學、雲南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在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任研究員,還曾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族學會,並任《民族學研究集刊》特約撰述人。這期間他的主要著作有:《人類學大綱》、《民族學與人類學》、《灶神考》、《中國兒童生活之民俗學的研究》(法文版)、《葛蘭言研究導論》、《法國民族學之過去與現在》、《莫斯教授的社會學學說與方法論》等。楊堃的這些著作對介紹法國社會學年刊學派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起瞭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堃繼續致力於民族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力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導民族學的調查研究,多次深入彝族、白族、傣族、苗族、佤族、哈尼族居住地區,進行民族識別和實地考察。20世紀50年代撰寫的《什麼是民族學》、《試論恩格斯關於勞動創造人類的學說》等文,是中國較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民族學和人類起源論的著作。30多年來,他先後發表《民族學概論》、《民族與民族學》、《民族學調查方法》、《原始社會發展史》等專著及近40篇論文,對一些問題提出瞭自己的新見解。他認為,廣義的民族包括氏族、部落、部族、資產階級民族(見資本主義民族)和社會主義民族5個階段和5種類型;人類社會發展史應劃分為原始社會、階級社會、共產主義社會3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早、中、晚3期;根據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原始社會分為形成、發展和衰落3個階段,每個階段亦可分早、中、晚3期;在傢族婚姻的起源方面,主張先有母系氏族(見母系氏族制),然後才有傢庭,因而認為美國民族學傢L.H.摩爾根提出的血緣傢庭和普那路亞傢庭都是不存在的。與此同時,楊堃還長期在雲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講授民族學概論、民族學調查方法、原始社會史等課程,為培養科研、教學和民族工作的人才作出瞭貢獻。楊堃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並任中國民族學會、中國社會學會、中國人類學學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顧問和中國民俗學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