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南部的居民。自稱“薩哈人”。約32.8萬人(1979),主要分佈在今蘇聯貝加爾湖東南的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部分散居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北部埃文基和泰梅爾民族區,以及馬加丹、庫頁島、黑龍江流域。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使用雅庫特語,內分多種方言,屬阿勒泰語系 突厥語族。1929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1939年改用斯拉夫字母。18世紀後期傳入基督教,但直到20世紀初仍普遍信仰薩滿教。根據考古學和民族學材料,雅庫特人是中世紀時由南來的突厥部落在勒勒拿河流域與當地居民結合而成。經濟與文化類似中亞地區的牧民。最後一批南來者於14~15世紀由貝加爾湖沿岸遷來。16~17世紀,封建關系得到發展。17世紀上半葉被沙俄兼並,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隨之被日軍占領。1922年成立自治共和國。過去,雅庫特人主要從事半定居的遊牧業,飼養馬、鹿等。19世紀後半期大批人改事農業,種植大麥、小麥、燕麥、馬鈴薯和蔬菜。有些地區還從事狩獵和捕魚。手工業有鐵器和毛皮加工等。十月革命後,工農業有一定發展。主要工業部門有金剛石、黃金、錫、銻等金屬開采和木材加工,農業以種植馬鈴薯和飼料為主。雅庫特人住木屋,墻壁用圓木組合而成,屋頂呈四斜面。夏季住用樺樹皮蓋成的圓錐形窩棚。穿敞襟皮襖、短褲、毛皮襪子和高筒毛皮靴,綁裹腿。衣著幾乎全用獸皮制成。民間創作中最受歡迎的是描述勇士功績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