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肯雅民族之一。亦稱“阿基庫尤人”。有315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21%,為國內第一大族。在國內政治和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分為9個支系。主要聚居在中央省。體質特徵屬尼格羅人種班圖類型。使用基庫尤語,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北班圖語群。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見原始宗教),少數人改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基庫尤人的歷史悠久。19世紀末受英國殖民統治,土地被掠奪,一部分人被驅逐到狹小貧瘠的保留地內,一一部分淪為白人農場的勞工,一部分人流入城鎮謀生。1921年,基庫尤地區出現瞭反對殖民統治的組織。1928年,建立瞭以J.肯雅塔為總書記的“基庫尤中央協會”,這是黑非洲最早的政黨之一。1952年,爆發瞭名為“茅茅運動”的大規模武裝起義,給英國殖民當局以沉重打擊。1963年與國內各族人民一起贏得肯尼亞獨立。

  今天,基庫尤人的傳統社會結構已大為削弱,農村雖還保存著部落組織,但以傢族為基本社會單位。一般為父系繼承制和一夫多妻制,流行兄終弟及的習俗。男女均行割禮。男子有年齡等級組織,年輕的“戰士”集團主要負責保衛和戰鬥,年長者集團則負責生產和管理。傳統經濟為農牧業,以種植谷子、高粱、甘薯、香蕉和飼養牛、羊為主。有制造鐵器、陶器、皮革、編筐等手工業,已出現定期集市。近代以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得到發展,部分農民開始種植咖啡、甘蔗、棉花、煙草、除蟲菊等經濟作物,出現瞭富裕農民,並在城鎮和鄉村形成瞭民族資產階級,個別人擁有幾十傢企業和農場。隨之,農業工人和城市職工的人數也大大增加。現在,除邊遠地區的基庫尤人仍過半農半牧生活外,城市中上層傢庭生活多已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