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尼泊爾民族之一。舊譯“高隆人”。有50萬人(1980),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山區的拉姆忠、塔納胡、廓爾喀、卡斯基和馬南等縣,以拉姆忠縣最為集中。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使用古隆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信仰喇嘛教(見藏傳佛教),行祖先崇拜(見原始宗教),現受印度教影響。古隆人分為賈爾賈特和索拉賈特兩大內婚(見內婚制)支系,前者為貴族。支系以下分許多外婚(見外婚制)氏族。習慣於按同一姓氏聚居,形成自然村落,管理村寨事務的頭人由德高望重的男性老人擔任。每年莊稼成熟熟時各戶劃出一小塊地讓頭人收獲,作為酬勞。包辦婚姻和自由戀愛同時並存。實行姑舅表優先婚(見交錯從表婚),不從者將被罰款。人死後采用何種葬式(火葬、土葬、水葬,)由喇嘛決定,並用白佈做替身舉行升天儀式。古隆人在廓爾喀王朝統一尼泊爾過程中發揮過出色的作用。傳統的“羅迪卡爾”民間組織是古隆文化的一大特點,即農忙時開展互助,農閑時演出歌舞。主要從事農牧業,作物以玉米、旱稻、大麥、蕎麥、稷類為主。古隆人迫於生計,出國當雇傭兵者甚多。

古隆人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