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東鄉、撒拉、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保安等民族的共同節日之一。來源於伊斯蘭教。“古爾邦”系阿拉伯語Idalkurban的音譯。意為“犧牲”、“獻牲”,俗稱“獻牲節”、“忠孝節”等。與“開齋節”並稱為該教兩大節日。伊斯蘭教規定,教曆每年十二月上旬是教徒履行宗教功課,前往麥加“朝覲”的日期,在最後一天(十二月十日)以宰殺牛、羊共餐慶祝,這一天正值開齋節後的第70天。這一習俗來自阿拉伯的一個民間傳說,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拉要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當其子唯命俯首時,安拉深為感動,派特使送來一隻黑頭綿羊代替。從此,阿拉伯民族有瞭宰牲獻祭的習俗。後來,伊斯蘭教仍承認伊卜拉欣為“聖祖”之一,並繼承瞭這一禮儀,把“古爾邦”定為宗教節日。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到這一節日,都舉行宗教祈禱,宰牲獻祭,表示對安拉的順從。

青海西寧穆斯林隆重慶祝古爾邦節

  在中國,上述各民族每逢節日這一天,除穆斯林沐浴會禮,前往清真寺聽教長宣喻教義外,傢傢都清潔盛裝,走親訪友,互相祝賀。(見彩圖)有條件的傢庭還宰殺羊、牛或駱駝,招待客人,互相饋贈。在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和塔吉克等民族中還舉行刁羊、賽馬、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規定在“古爾邦節”宰殺牛羊免征屠宰稅,並增供節日食品,使各族群眾歡度節日。

維吾爾族歡度古爾邦節,漢族兄弟前往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