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侗族地區富有民族特色的長廊式橋樑。因可避風雨,故名風雨橋。風雨橋因建造地點不同而各有專名,如“回龍橋”、“泰安橋”、“程陽橋”等。均系木石結構。(見彩圖)橋墩以青石壘砌,橋樑、橋柱及橋面建築全用杉木鑿榫銜接,不用一釘。整座橋樑結構精密,堅固耐久。最大的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程陽橋(永濟橋),建於1916年,長64.6米,寬3.4米,高10.6米,五墩四孔。橋上建有層次不等的多角形亭閣5座,氣勢雄偉,工藝精湛,集亭、塔、樓、閣建築特點於一身。過去,橋上亭亭閣裡曾設有神臺祭壇,殿中有文臣武將的彩色塑像,四壁掛有彩繪帷帳。橋上備有長凳、泉水和草鞋,供來往行人取用。風雨橋既是侗族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結晶,也是他們熱心公益事業和互助精神的象征。

程陽風雨橋

侗族的風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