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伊斯蘭教國傢於19世紀中葉以後產生的一種社會思潮。在政治上,它主張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傢和民族聯合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傢,共同抵禦外來的侵略;在思想上,它主張吸取西方一切同伊斯蘭教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東西,在伊斯蘭教思想的基礎上鑄造自己的生活方式,抵制無神論和世俗化傾向的影響。其創始人系長期生活在阿富汗的伊朗唯心主義哲學傢賽義德·賈馬魯丁·阿富汗尼。19世紀60年代,他鑒於各伊斯蘭教國傢的衰敗和不斷遭受殖民主義的侵略,首先宣導泛伊斯蘭主義,並周遊西亞亞、北非各伊斯蘭教國傢進行宣傳,號召他們自強和聯合。到19世紀末,泛伊斯蘭主義在亞洲和北非一些信仰伊斯蘭教國傢產生瞭廣泛的影響。這個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人們反對殖民主義奴役,鞏固這些國傢的統治者和宗教界人士地位的要求,因而得到瞭中小商人以及部分手工業者、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者的同情和支持。20世紀初,它被一些伊斯蘭教國傢的統治者、封建主、宗教上層人士以及帝國主義者所利用,成為他們破壞革命,鞏固統治,實行侵略的工具。現在,由於各伊斯蘭教國傢的獨立和民族主義思想的增長,它已逐漸失去其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