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民族之一。約519萬人(1978),其中有442.5萬人分佈在芬蘭,占該國人口93.1%;其餘76.5萬人分佈在瑞典、挪威、蘇聯、聯邦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屬烏拉爾人種,為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芬蘭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數信東正教。

  在芬蘭境內,早自一萬年前便有原始人類居住。據考證,最早的居民為原始拉普人,他們在西元前4000年紀中葉創造瞭早期新石器文化化。至公元前3000年紀,又有原始芬蘭人遷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遷,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蘭人同化。稍後,有少數波羅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遷至芬蘭南部,亦逐漸與原始芬蘭人發生混合。然而,現代芬蘭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從波羅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進入芬蘭境內的。至8世紀他們已分佈到芬蘭大部分地區,與原來的居民發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聯盟,即西南地區的蘇奧米人、中部地區的哈梅人和東南地區的卡累利阿人。爾後在此基礎上,於14世紀發展為統一的芬蘭民族。12世紀中葉,芬蘭人的社會仍處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統一國傢,此時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蘭異教徒中傳播基督教為借口,逐步吞並芬蘭領土。1581年起,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至1917年12月始獲獨立。

芬蘭婦女

  芬蘭人因長期受瑞典和俄國統治,其經濟文化多受兩國影響,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點。16世紀中葉創制自己的文字,用以開展初等教育;至19世紀中葉,高等學校也采用芬蘭語文進行教學。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全國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已無文盲。原為農牧業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上紙張、紙漿、造紙機械、船舶和林業機械的主要出口國之一。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人均收入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