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提高人口素質的角度看,它們也與人口學直接相關。優生是通過有意識地改變人類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來改進人類的遺傳素質,包括體質上和智力上各種遺傳性狀的總和。目的是使人類獲得健康和優秀的後代,使下一代人口的平均素質高於上一代。反之,則為劣生。優生學就是一門研究如何改善人類遺傳性狀,提高民族素質的科學。

  優生的思想和社會實踐淵源久遠。古代社會禁止亂倫行為,古羅馬所頒佈的近親禁婚法令,中國周代有關“男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看法,都反映瞭優生思想的萌芽。但優生學作為一門完整的科學,優生行為作為一種社會運動,則是由19世紀後期英國學者F.高爾頓創建和推動的。1883年,他在《人類才能的考查》一書中提出瞭一些優生的基本概念,並首創優生學這一名詞。他在人口研究中應用和發展瞭統計方法,在遺傳研究中第一個認識到考察孿生子的意義。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遺傳學的建立和發展,優生學得到瞭長足進展。各國紛紛頒佈優生法,除禁止近親結婚外,並規定對某些疾病,特別是遺傳病的顯性遺傳基因攜帶者禁止婚配和生育。

  與優生相輔相成的優育,力求從受精卵的胚胎發育起,到嬰幼兒的成長整個過程的改善,以使在給定的遺傳素質基礎上,在後天發育中盡可能獲得良好的德智體素質。與優育有關的學科有:優境學──改善孕期、嬰兒期、兒童青少年期的環境條件;優形學──以各種措施改造遺傳病和出生缺陷的表現型;優心學──一方面使孕婦在孕期保持良好心理狀態,以保證胎兒的健康發育,另一方面則致力於培養嬰幼兒的良好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