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麥獨孤

  英國心理學傢。1871年6月22日生於英格蘭的蘭開夏郡的奧爾德海姆城。早年在劍橋大學學習醫學及生理學,並對人類學有興趣。189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曾在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工作。1920年赴美國,先後在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學執教。主要著作有:《生理心理學》(1905)、《社會心理學導論》(1908)、《身體與心靈》(1911)、《心理學──對行為的研究》(1912)、《心理學大綱》(1923)。

  麥獨孤受C.R.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試圖用本能解釋行為。他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一書,以本能說獨樹一幟,曾再版24次。美國心理學史傢G.墨菲稱這本書是“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中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麥獨孤認為,人類行為源於本能,“先天的或遺傳的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動──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基本源泉和動力。”他舉出12種本能,如覓食、母愛、逃避、好奇、合群、爭鬥、性驅力、創造、服從、獲取、支配、排斥等。認為這些本能以及它們的組合構成行為,本能可以是無限的。本能使機體驅向目標,每一種本能活動都有一定目的,都包含一個情緒內核,有一定的情緒相隨,如逃避與畏懼、爭鬥與憤怒、母愛與溫情相伴隨。

  麥獨孤還用本能-情緒說解釋群體心理。認為情緒增強是使群體凝聚的粘合劑。他把群眾過激行為視為初級本能與情緒作用的結果,這與G.列朋的集群說(見集群心理學)類似。麥獨孤的本能說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曾風行一時,後來受到許多學者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