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初的學者。字守道,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東南)人。曾隱居徂徠(今山東境內),世稱徂徠先生。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進士及第,歷任鄆州推官、南京推官、嘉州軍事判官、國子監直講,至太子中允、直集賢院。石介與胡瑗、孫複並稱“宋初三先生”,是宋朝理學醞釀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站在儒傢立場,維護綱常名教,讚揚韓愈的道統說,反對佛教、道教,批判當時的浮華之風。他稱佛、老、時文為“三怪”,作《怪說》三篇,斥佛、老棄道德,悖禮樂,裂綱常,毀衣冠,認為“去此三者,然然後可以有為”。在政治上他標榜王權,作《中國論》,維護民族文化。

  石介認為,世界“無神仙,無黃金術,無佛”,傾向無神論,但又相信天人感應說,認為“善則降之福,是人以善感天,天以福應善”;“惡則降之禍,是人以惡感天,天以禍應惡”。他主張天人合一說,認為“人亦天,天亦人,天人相去,其間不容發”。

  石介的著作有《易群》5卷、《易口義》10卷、《唐鑒》6卷、《政范》1卷、《徂徠集》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