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重要道德規範之一。孝,指孝順父母;悌,指尊敬兄長。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西周時,周公告誡其弟康叔說:“元兇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書·康誥》),“友”即悌的意思。《詩經》裏也有不少有關孝悌方面的內容。孝悌是適應古代的宗法等級制度而提出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傢最重孝悌,把它推崇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強調孝悌可以使人們形成服從統治者的習慣,防止被統治者犯上作亂。孔子的弟子有若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由於歷代封建統治的大力提倡,孝悌這一道德規范愈來愈絕對化。借助孝悌維護“族權”,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是束縛人民的繩索之一。中國民族歷來非常重視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並且身體力行。在這種意義上,孝悌屬於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