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納格爾

  美國哲學傢。1901年11月16日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19年加入美國籍,193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其後長期在該校任教,1955年起任J.杜威哲學講座教授,1970年退休。曾任美國哲學協會東部分會主席和和美國科學哲學協會主席。

  納格爾著重研究邏輯和科學哲學問題,其觀點通常被稱為“科學的自然主義或結構的自然主義”。他早年曾受到實用主義、新康德主義的影響,後來接受邏輯經驗主義的影響。1934年與其老師M.R.寇因(1880~1947) 合著《邏輯和科學方法引論》一書,試圖從新實在論的觀點論證邏輯和科學方法的基本原理。40年代後,他放棄新實在論的觀點,轉向自然主義立場。1954年出版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和《沒有形而上學的邏輯》這兩部書,收入瞭他用自然主義觀點寫的一系列論文。1961年出版瞭他的代表作《科學的結構》。晚年還出版瞭《意義和知識》(1965)、《科學中的觀察和理論》(1971)和《對目的論的再考察》(1978)。納格爾認為自然主義有兩個基本觀點:①在現實的自然秩序中,就其存在和因果關系而言,都是首先出現有結構的物質;②事物及其性質和作用具有多樣性。他一方面肯定物質存在的第一性,否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主張徹底的多元論,過分強調偶然因素的作用,否認客觀的規律性。

  他後期著重研究科學說明的邏輯問題。他把科學說明分為4種類型,即演繹型、或然型、功能型(或目的論型)和發生型,他贊成演繹型,認為它是科學說明所要達到的理想。在科學理論的結構上,他認為抽象演算、對應規則和模型是理論的三個主要成分。對於理論在認識中的地位問題,他試圖把描述論、工具主義和實在論這三種觀點糅合到一起,認為後兩種觀點沒有實質性區別。他的這些觀點在美國科學哲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但他的這種調和態度也受到科學實在論者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