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伊斯蘭教的經院哲學派。

  “穆臺凱裏姆”系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演說傢”或“辯證學傢”。中世紀,凱拉姆發展為伊斯蘭教的教義學,“穆臺凱裏姆”成為教義學傢的專有名稱,最初指莫爾太齊賴派的成員。9世紀中葉,阿巴斯王朝(750~1258)的哈裏發穆塔瓦吉勒(847~861)宣佈莫爾太齊賴派為非法。10世紀初,莫爾太齊賴派著名教義學傢祝巴儀(?~915)的弟子巴士拉的艾什爾裏(873~935)公開反對師說,著有《伊斯蘭教學派派言論集》。他強調“天啟”高於理性,以哲學、邏輯論證正統信仰,成為不同於穆爾太齊賴派的新凱拉姆。其追隨者被稱為艾什爾裡派。該派學說在艾什爾裡去世後,由巴基拉尼(?~1013)進一步完成。新凱拉姆派別調和信仰與理性、宗教與哲學的作法,既受到當時穆爾太齊賴派哲學傢們的斥責,又受到正統派神學傢們的反對,其學說一度被視為異端。11世紀後期,塞爾柱蘇丹的首相尼查姆·莫爾克(1063~1092在位)奉艾什爾裡的新凱拉姆為官方信條,從此,“穆臺凱裡姆”成為艾什爾裡派的專稱,其學說逐漸發展為占統治地位的神學-哲學體系。

  穆臺凱裡姆派主要討論的是真主的本質與屬性的關系、真主的命定與人的意志自由、原子與偶性等問題。該派主張真主作為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是一切事物存在和變化的目的因;否認世界的永恒性,認為世界萬物由原子與偶性構成,事物沒有固定的特性,原子與偶性在每一瞬間均由真主隨心所欲地、不斷地創造和消滅;否認事物有一定的規律性,規律不過是真主安排在世界中的“習慣”和“經常的情狀”;否認因果之間的必然聯系,認為運動是物體原子在一個時間原子中,由空間原子的一點到另一點的轉移,如寫字不過是真主持續地創造人書寫的意志,至於人的寫作能力、手和筆的運用等之間並無相應的關系。

  該派的主要代表還有巴格達迪(?~1037/1038)、楚瓦依尼(?~1085)、薩哈拉斯塔尼(?~1153)等。巴格達迪和楚瓦伊尼在某些問題的解釋上有別於該派奠基人的主張。安薩裡繼承瞭該派的神學-哲學體系,並使之與蘇非派的神秘主義相結合,形成伊斯蘭教的神學-哲學的最終形式,成為正統派的官方信仰。

  該派學說在阿拉伯中世紀有重要影響。它的原子論淵源於古希臘的原子論,但對後者作瞭歪曲。這種被歪曲瞭的原子論對歐洲中世紀哲學產生過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