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原子和層子之間的物質結構的一個層次。

  人類直到20世紀初,還以為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後來,由於英國物理學傢E.盧瑟福的發現,人們才認識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繞核運轉的電子所組成的。1922年,美國物理學傢A.H.康普頓通過 X光散射實驗,確認瞭光子的存在。1932年發現瞭中子,又確認瞭原子核是由中子、質子所組成。從此,人們就開始把質子、中子、電子、光子統稱為基本粒子。

  隨著實實驗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發現的基本粒子愈來愈多,1936年發現瞭μ子,它的性質很象電子,但比電子重;1947年發現瞭π介子,其質量介於質子和電子之間,介子因此而得名;接著又發現瞭 K介子和質量超過質子、中子的Λ超子、Σ超子、Ξ超子;60年代又發現瞭成百種壽命極短的強相互作用粒子,叫作共振態粒子。60年代前期,人們按自旋的不同和是否參與強相互作用,把基本粒子作瞭分類:

\ n

  6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強子仍是可分的,幾百種強子(重子、反重子、介子)都是由 u、d、s三種層子(誇克)和ū、ds三種反層子(反誇克)所構成的。1974年發現瞭J/ψ介子,層子增加到u、d、s、c四種(J/ψ由c'構成)。1978年又發現瞭г介子,層子增加到u、d、s、c、b五種(г由b姼構成)。由於對稱性等考慮,人們相信還有第六種層子(據1984年報道,已被實驗所證實),稱為t層子,層子的自旋都是

。為瞭解釋為什麼在重子Ω和重子共振態△ ++、△ -中三個相同的層子可以處於相同的運動狀態,人們又發現瞭“色”量子數。例如,u層子不是一種,而是三種,即“紅”u層子、“綠”u層子、“藍”u層子。對於 a、s、c......等層子也可依此類推。“紅”、“綠”、“藍”都是“色”量子狀態的代號,而不是普通的顏色。

  在輕子方面,1975年發現瞭τ子。它其實比質子還重,隻是因為它不參與強相互作用,所以歸入輕子類。人們也把它叫做重輕子。另外還發現中微子有vevμvτ三種,它們分別與 e、μ、τ相對應。

  在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方面,除光子外,1983年初又發現瞭傳遞弱相互作用的 W+W-Z0,其靜止質量是質子的90~100倍,自旋是ħ,叫做中間玻色子;高能實驗的三噴註現象還間接證實瞭傳遞強相互作用的膠子的存在,其靜止質量為0,自旋是ħ。這些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統稱為媒介子。

  可以把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列表如下:

層子和輕子

媒介子

  由於多數物理學傢相信表中所列的粒子也都不是基本的,而且物質世界結構有無限多的層次,所以“基本粒子”這個詞已逐漸被“粒子”這個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