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霍爾巴赫

  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傢,法國百科全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和著作 1723年1月生於德國帕拉蒂拿特的平民傢庭。77歲喪母,12歲接受在法國定居的伯父的邀請,隨父親移居法國。1744年到荷蘭萊頓大學讀書。1749年取得瞭法國國籍,曾一度在巴黎索爾朋神學院教神學和哲學。1753年,霍爾巴赫的伯父去世,霍爾巴赫繼承瞭伯父的財產和男爵稱號,稱為保爾 -昂利·霍爾巴赫男爵。

  霍爾巴赫在30歲以前,有兩件事對他日後生活產生瞭深遠影響:一件是到萊頓大學讀書。萊頓大學在18世紀初是歐洲傳播先進科學思想的中心。在這裡,霍爾巴赫接受瞭化學、冶金學和地質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最先進的科學知識。閱讀瞭J.洛克、T.霍佈斯和I.牛頓等人的著作,這對初步形成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擺脫宗教信仰起瞭很大作用,使他對道德、社會和政治問題產生瞭興趣。另一件是霍爾巴赫1749年學成回國後,在巴黎與D.狄德羅結識。他通過狄德羅與當時法國先進的思想傢們建立瞭聯系。

  霍爾巴赫熱情支持狄德羅主持的《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他在15年中,為《百科全書》撰寫瞭376個條目,把大量德國自然科學的先進著作譯成法文。由於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先後被選為聖彼得堡和曼海姆科學院的成員。

  從1760年起,霍爾巴赫集中精力從事於唯物主義哲學和無神論的研究。他在宅邸中開放沙龍,和國內外知名人士交流思想。英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盧克萊修的《物性論》等著作對他影響頗深,並在法國的C.C.杜馬爾賽(1676~1756)、N.弗萊雷(1688~1749)、N.A.佈朗熱(1722~1759)等人的影響下,他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逐漸成熟。從60年代起,他撰寫瞭一系列無神論著作。為瞭避免受到迫害,他的著作大都是匿名在國外出版的。1789年1月21日,霍爾巴赫在巴黎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的體系》、《自然政治》、《社會的體系》、《普遍道德學》、《揭穿瞭的基督教》、《袖珍神學》、《神聖的瘟疫》、《健全的思想》等等。

  自然觀和宗教批判理論 霍爾巴赫的思想概括起來,即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批判宗教。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他全部學說的出發點。他說,從事哲學研究不應以超自然的事物而應以自然的事物為出發點,因為在自然這個圈子之外什麼也不存在。自然不是別的,它是物質世界的整體,是物質事物的總和。所謂物質,就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物質自身具有運動能力;它獨立存在,是自身的原因。物質之所以有區別,是由於構成它們本身的物質分子配合的多樣化。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純粹物質的東西。人之所以能夠思維、具有精神的活動,是由於物質分子在他本身中的特殊配合。因此,人的靈魂將和他的肉體同生共亡。霍爾巴赫還認為,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宇宙本身不過是一條原因與結果的無窮的鎖鏈。一切事物既然是根據自己特有的本質而活動,那麼它們的運動就都是必然的。霍爾巴赫從理論上系統地批判瞭宗教神學的荒謬性。他指出,既然自然是唯一的客觀存在,在它之外什麼也不能有,那麼,神學所說的超自然的實體“神”是不存在的;既然人是物質的東西,物質分子在人身上的特殊配合產生我們稱之為精神的活動,人的肉體不存在時,這種活動自然也就消失,那麼,神學所說的靈魂不死,也就完全失掉瞭根據;既然人的靈魂和肉體一同消亡瞭,那麼,神學所說的人的靈魂將在那裡享受永恒真福的來世,也就純屬虛構。這樣,神學世界觀所依據的3個主要支柱──神的存在、靈魂不死和來世說,就從根本上動搖瞭。霍爾巴赫在他的無神論著作中,多次指出宗教是人類不幸和禍害的根源。由於宗教宣傳蒙昧主義,扼殺人的理性,阻礙科學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必須摧毀一切宗教,才能為社會發展掃除障礙。霍爾巴赫還揭露瞭宗教和封建專制暴政互相勾結、互相利用的關系,指出宗教勢力和世俗勢力、地上的王權和天上的神權都是一對孿生兄弟,要推翻王權,首先必須打倒神權。最後,他指出宗教產生的根源在於人們的無知和恐懼。因為人們對自然缺乏認識,於是就幻想出一個支配世間一切事物的精神力量,而這正是統治者為瞭維持自己殘暴的統治所需要的。要徹底消滅宗教,唯一的辦法是宣傳無神論,啟發人的理性,普及教育和傳播科學知識。

  霍爾巴赫是法國機械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但也集中表現出機械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他和同時代的法國唯物主義者所宣揚的唯物主義思想、對宗教的批判,在批判17世紀形而上學體系中的唯心主義成分、摧毀宗教蒙昧主義方面起過積極作用。但他用力學的機械觀點解釋一切自然現象和精神現象,表現出宿命論的傾向,抹煞瞭精神現象和社會歷史的豐富性。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系的觀點,指出這種學說似乎將偶然性抬高為必然性,實際上是將必然性降低為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