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國傢學說的著作。副標題為《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傢的學說與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任務》。寫於1917年8~9月。1918年出版單行本。中譯文載於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列寧全集》第25卷。

  1917年,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機已日趨成熟,迫切需要向群眾宣傳無產階級應當怎樣對待資產階級國傢,無產階級革命應當走什麼道路,革命勝利後建立什麼樣的國傢等重大問題;而這一問題卻被資產階級、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弄得混亂不堪。。無論在理論方面或政治實踐方面,澄清這個問題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國傢與革命》手稿的第一頁

  這部著作分6章,講瞭4個問題:國傢的本質問題;無產階級專政問題;國傢消亡的經濟基礎;對機會主義的駁斥。原來還要寫一章,專講俄國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的經驗,但沒有寫成。該書不僅恢復瞭被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歪曲瞭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國傢學說,而且以無產階級專政問題為中心,創造性地系統地發揮瞭馬克思主義的國傢學說,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

  著作針對資產階級和機會主義者極力掩蓋國傢階級性的謬論,概括瞭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鮮明地揭示瞭國傢的階級本質。著作對恩格斯《傢庭、私有制和國傢的起源》中的基本思想,做瞭明確的概括,形成瞭一個極為簡要的國傢定義:國傢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軍隊、監獄是國傢權力的主要強力工具。

  著作獨創性地發揮瞭馬克思主義國傢學說的實質,充分論證瞭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K.考茨基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不過是偶然出現的一個詞而已,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列寧在著作中明確指出,馬克思在國傢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運用階級鬥爭學說,必然導致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最高體現。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國傢問題上的一個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國傢學說的實質和主要之點。

  著作揭示瞭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一致性。著作針對考茨基等人慣於抽象地談論民主與專政的對立,鼓吹民主以反對專政的情況,闡明瞭無產階級專政與新型民主的辯證聯系。指出在向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無產階級專政將第一次提供絕大多數人享受的民主,為此就必須對少數人,即剝削者實行專政,反之亦然。

  著作還從理論上探討瞭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發展規律,註意到無產階級專政職能的多樣性,集中說明瞭國傢消亡的經濟基礎。(見彩圖)

列寧(1870~1924)

1917年列寧在拉茲裡夫湖畔《國傢與革命》(油畫)

《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手稿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