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鐳射原光束照射腧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光針療法。屬腧穴特種療法。鐳射是因受激輻射而發出的一種光,具有方向性強、光譜純、能量密度高、相幹性能好等特點。雷射技術於20世紀60年代初用於醫學領域,1973年德國人提出利用微細的雷射光束來代替針刺,於1975年製成氦-氖鐳射治療機,用以照射腧穴。與此同時,中國各地也開展該項臨床研究,取得較大進展。

  使用器材 主要是氦-氖鐳射治療機機由激光電源及激光發射系統兩部分組成。①電源。是根據氦-氖激光管的工作特性而設計的,包括升壓電源變壓器、高壓整流電路、電流調整裝置、電壓指示儀表等部分。電源供給激光管點燃所需要的6000伏特觸發電壓,導通後的工作電壓是1200伏特,工作電流是4~6毫安左右。②發射系統。為激光管,外套有密封玻璃套管,內有電極套、陰極和陽極電極板、放電管、全反射和半反射膜片。激光管內充有氦、氖等惰性氣體,發生激光的氣體是氖,氦原子通過“共振轉移”方式以提高激光射出功率。放電管導通發出的激光光子經反射膜片增強後,由半反射膜片的輸出端面射出紅色的氦-氖激光(波長6228埃,功率6~8毫瓦),光斑直徑<1.5毫米。可用光斑直接照射腧穴,或經全反射光導纖維照射,也可聚焦或散焦照射。

  治療方法 治療前,應詳細檢查有無漏電、混線現象,檢查地線是否接好,以防觸電或燒毀機器。治療時要選擇合適體位,暴露局部而又舒適平正。照射前,可將電流調節旋鈕置於第2或第3檔上,然後啟動電源開關,這時指示燈亮,氦-氖激光機發出紅色激光。如啟動電源後激光不亮或有閃輝現象,應立即斷電,並將電流調節旋鈕沿順時針方向轉1~2檔,停1~2分鐘後再啟動電源開關。治療時,要註意適當調整電流強度(小於或等於6毫安),根據病情需要定時,並將激光束對準需照射的部位,光源與皮膚距離為8~100厘米。治療完畢,關閉電源開關即可。

  適應癥 哮喘、咳嗽、眩暈、消渴、久泄、癱瘓、痹證、痿證、肩凝癥、肘勞、扭傷、遺尿、頭痛、白癜風、頑癬、癮疹、粉刺、面癱、喉痹、痣、乳癰、痛經、陰癢、崩漏等。

  註意事項 ①治療宜從小劑量開始,初次治療時間為1分鐘左右,以後逐漸增至5~10分鐘。②療程:每日或隔日照射一次,5~10次為一療程,同一部位不宜超過15次。③光源對準照射部位後,囑患者切勿移動,以免部位不準而影響療效。④激光的治療劑量必須掌握好。劑量過小起不到治療作用,過大則易發生頭暈、惡心、乏力,嗜睡、煩躁、失眠、心悸以及輕度腹脹、腹瀉、月經不調等副作用。若發生副作用時,應調節照射距離,或縮短照射時間及次數,或終止治療。⑤工作人員和患者需戴氦-氖激光保護眼鏡,以避免激光所造成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