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著名中醫。原名毓黔,字獎生。浙江蕭山人。主張吸收現代醫學知識發展中醫。13歲從舅父李可亭學醫,曾就讀於山西大學、京師政法學堂,後開業於北京。1929年積極參加抗議餘雲岫廢止中醫提案活動。1931年任中央國醫館副館長,與陸淵雷等主持草擬《整理國醫藥學術標準大綱》。1932年在北京創辦華北國醫學院,講授中醫經典及臨床各科。1949年以後任北京醫院、協和醫院中醫顧問。學術上受現代醫學影響,主張中醫革新,嘗謂:“中醫之改進方法,舍借用西學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佐證,實無別途。”故其所辦華北國醫學院設中西兩套課程,早年臨床即采用西醫檢驗手段,以西醫病名診斷疾病,並倡導以西醫病名為主,中西對照統一疾病名詞,研制成藥亦以西醫病名命名,如氣管炎丸、神經衰弱丸等。辨證論治喜立新說,曾以氣血補充於八綱之中,提出十綱辨證。對外感熱病重內因,認為內有蓄熱方易感外邪,提出七分清熱三分解表或六分清熱,四分解表之比。處方靈活而不拘於成方,組方時,常計算各類功效不同的藥物(如扶正與祛邪)之比而合用,有“施氏藥對”之稱。擅治糖尿病、胃腸病及婦科病。因畢生忙於診務,1979年出版的《施今墨臨床經驗集》系門人所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