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修方書。全稱《政和聖濟總錄》。政和年間(1111~1117),由徽宗趙佶領銜,組織宮廷醫官予以編撰。全書共200卷,搜集北宋建國以來臨床有效方劑約2萬首。先列運氣、敘例、治法,依次論述內、外、婦、兒、五官、針炙、補益各科,間亦雜入乳石發動、符禁、神仙辟谷等。共分66門,按門分證,次列方藥。該書旨在“以急世用,而救民疾”。徽宗崇通道傢,故書首列運氣。其次為序例,治法自“諸法”起,至“神仙服餌”止,每門之前都有論說,詞簡理明,繼列各種病證。本書特點在於各各科病證分類嚴謹,方藥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由於當時中外交通發達,外來藥物較多,諸如犀角、沉香、肉豆蔻、雞舌香、訶黎勒、阿魏、龍腦、血竭、乳香、沒藥等屢見應用。在病證分類和治療方法方面,亦趨細致,如補益門,補法有平補、峻補、補虛益氣、補虛益精髓、補虛固精、補壯元陽、補虛益血、補虛壯筋骨、補虛強力益志、補虛治風、補虛治痼冷、補虛理腰膝、補虛進飲食、補虛調腹臟、補虛消痰、補虛明耳目、補虛益髭發、補虛駐顏色、補虛治小腸等20餘種,為後世補益方劑規范作出貢獻。

  另外,本書有些觀點與《太平聖惠方》不同,如針撥白內障,《太平聖惠方》論述很詳。而本書隻列“內障眼針後用藥”,不及其他,並稱“治眼至於針,誠出不得已,豈可輕用妄投耶!”

  《聖濟總錄》書成後,為金人掠去,故南宋不及見。金大定(1161~1189)年間曾板刻,今已無存。元大德四年(1300)亦曾刊行,前有焦養直序,今北京圖書館有藏本。

  清康熙時程林(雲來)撰《聖濟總錄纂要》26卷,將書中運氣、乳石發動、神仙符禁刪去,其他方劑加以精選,頗便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