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腰部、左右各一的臟器,與心、肝、脾、肺合稱為五臟。腎為精歸藏之所,是人體生命之源,所以中醫學稱腎為“先天之本”。它開竅於耳及二陰(外陰及肛門),其華在發,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的經脈稱為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絡屬,腎與膀胱臟腑相合,為表裏關係。腎的病變主要表現在腎精虧虛,封藏失職,水液代謝失常以及不能納氣等。補益腎精、調整腎臟陰陽平衡,在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生理功能 腎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 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藏之於腎,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由脾胃化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五臟雖皆能藏精,但統歸於腎。腎精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進而具有生殖能力。從幼年開始,腎的精氣漸盛,齒更發長;到青春期後“天癸”至,男子產生精子,女子出現月經,即有生殖能力;到老年時期,腎的精氣漸衰,性功能減退,形體衰老。可見腎中精氣,為機體生命活動之本。精屬陰,但精能化氣,氣為陽,所以腎兼具陰陽,即腎陰、腎陽,凡對機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起到溫煦作用的稱為腎陽,起到滋養、濡潤作用的稱為腎陰。腎陰、腎陽以骨中精氣為物質基礎,它們互為其根,相互為用。

  腎主水 腎在人體水液的輸佈與排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水液由胃之受納,脾之轉輸,肺之通調和腎的蒸騰氣化,佈達全身,經過代謝後的水液,化為尿液、汗液和氣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腎的作用非常突出,不僅脾與肺發揮的轉輸及肅降作用有賴腎中精氣蒸騰氣化,而且腎與膀胱為表裡關系、尿液的生成與排泄,更是腎中精氣蒸騰氣化的結果。

  腎主納氣 肺腎二臟均與氣有關,清代林佩琴《類證治裁》中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呼氣出之肺,而肺所攝入的清氣,賴腎之攝納,從而保持呼吸調勻。

  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 髓由腎精所化生,髓居於骨中,髓能養骨,又腦為髓海,故腎精充足,則腦髓、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堅強有力。中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而精與血是相互資生的,所以頭發的生長及光澤與腎精充足與否有關。

  主要病證 腎的病證分類繁多,以虛實為綱來分析,則虛證居多,實證偏少。虛證主要表現為藏精不足,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如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遺精,舌質紅而少津者為腎陰虛,治予滋腎養陰;如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性欲減退,男子陽痿早泄,女子月經閉止,小便清長或不利,或水腫,或遺尿失禁,舌質淡,苔白,為腎陽虛,治予益腎溫陽。腎精虧乏,不但發育遲緩,形衰易老,四肢痿軟無力,而且智能低下,健忘神呆,治予填精益髓。腎的實證主要表現為水濕、瘀血停滯的邪實征象,治宜化濕行水、活血化瘀。

  現代研究 現代對腎的研究比較深入。關於腎陽虛的實質,研究者通過對大量腎陽虛病人及動物模型的實驗觀察,比較一致地認識到腎陽虛時出現幾種情況:①24小時尿17-羥排泄量減少,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紊亂或處於低水平的平衡狀態。②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血 T細胞比值、玫瑰花瓣試驗與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均降低。③紅細胞糖酵解作用減慢,能量獲得少。總之,腎陽虛時機體處於一種功能低下的狀態。

  腎關系人的生長、發育與衰老,老年人往往都有腎虛征象。久病之人也常見腎虛,中醫學所謂“久病窮必及腎”。因此,通過培補腎精、調整腎之陰陽平衡,不僅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而且有利於多種慢性病的恢復。平時註意增加營養,勞逸適度,節制房事,有利於益腎保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