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及其毒素侵入牙髓引起的炎癥。牙髓位於牙齒的中心,處於四壁堅硬的牙髓腔中。牙髓組織為疏鬆結締組織,內含豐富的神經、血管,有供給牙齒硬組織營養、代謝和感覺的功能,通過成牙本質細胞(牙髓周圍的一層密排的柱狀細胞)的作用,可終生不斷地形成牙本質。

  牙髓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者主要表現為牙齒自發性劇痛,是引起牙痛最常見的原因,也可繼發根尖周炎,患者常因牙痛坐臥不安,十分痛苦。慢性者癥狀較輕。常見的感染途徑是損傷深度接近或已達到牙牙髓的齲齒、深的楔狀缺損、嚴重磨損、牙齒發育畸形(畸形舌側溝、畸形中央尖)、牙隱裂等。此外,當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袋深達根尖或接近根尖時,袋內感染可通過根尖孔或側枝根管達牙髓。治療牙病時鉆磨牙齒產生的熱和機械刺激,補牙時未采取隔絕充填材料對牙髓刺激的防護措施,也可引起牙髓炎。

  臨床表現 牙髓發炎時,牙髓組織充血、瘀血、水腫,牙髓腔內壓力增高,並可形成血栓。髓腔內增高的壓力及血栓釋放出來的組織胺類物質(5-羥基色胺、激肽等)作用於牙髓神經,引起自發性、陣發性牙痛,即不受任何刺激即自發地產生陣陣疼痛,夜間更甚(因平臥時,頭部充血,牙髓腔內壓力增加),患者常因疼痛不能入睡或因疼痛而醒。急性牙髓炎時,疼痛劇烈,發作頻繁;慢性牙髓炎則疼痛緩和,少數病例無明顯自發痛。溫度刺激也可以激發或加重疼痛。一般來說,牙髓炎早期對冷刺激敏感,晚期對熱刺激敏感。化膿性牙髓炎則遇熱劇痛,遇冷痛緩解。疼痛的范圍不是局限在患牙的部位,而是擴散到患牙同側較廣泛的區域,有時疼痛區域不包括患牙。牙髓炎疼痛的特點是患者自己不能定位,若牙髓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則可繼發根尖周炎(牙齒根尖部周圍組織的炎癥)。根尖周炎有急、慢性兩種,兩者可互相轉化。急性者表現局部充血、水腫,乃至形成急性根尖膿腫,膿液可穿破牙槽骨壁,聚積於牙槽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並繼續達到粘膜下,形成粘膜下膿腫,最後突破粘膜,排出膿液,此時癥狀緩解,炎癥轉為慢性。慢性者一般無明顯癥狀,有時在咀嚼食物時感輕微疼痛,X射線檢查可見局部有骨質吸收形成的透影區。一旦身體抵抗力降低,慢性又可轉為急性。若反復急性發作,膿液突破的粘膜處可形成竇道的開口,這種開口也可出現在面部皮膚或鼻腔內。

  診斷 根據疼痛的性質可確診為牙髓炎,再進一步確定患牙。由於疼痛不局限在患牙,因此準確判斷患牙十分重要。註意查清隱蔽的齲洞及一些不明顯的牙齒硬組織病變,如牙隱裂、畸形中央尖折斷後、嚴重磨損已近髓腔等情況。溫度試驗(用註射器裝入冷水或熱水註在牙面上,若發生劇痛,即可定位)可幫助確診。將痛側所有可疑牙齒的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如果隻憑癥狀,找到一個齲齒即下結論,往往會導致誤診,給患者造成不應有的傷害。

  治療 由於牙髓的血運要通過狹窄的根尖孔,且隨年齡的增長,牙髓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一旦發炎,很難康復,所以,對牙髓炎的治療大多采取除去牙髓的方法。隻有在青少年時期,炎癥尚處於早期階段時,才考慮保存活髓。

  對於牙髓炎繼發的根尖周炎其治療原則是除去病源刺激物,消除根管內的炎癥、壞死組織和感染物質,一般采用根管治療或牙髓塑化法治療。

  牙髓炎及其繼發根尖周炎常用的治療方法:

  ①蓋髓術(護髓術)。適用於齲齒或楔狀缺損累及牙本質深層者,或已引起牙髓的早期炎癥者。除去病變組織後,在近髓處放置蓋髓劑(圖1),再用暫封劑暫封窩洞,觀察1~2周後,若無癥狀即可進行永久充填。施行於未暴露牙髓者稱為間接蓋髓。最常用的蓋髓劑是氫氧化鈣糊劑,為堿性,pH值可達9~12,有消炎作用,能激活堿性磷酸酶,有利於修復性牙本質的形成。可用單一的氫氧化鈣,也可加入碘仿或磺胺等有抗感染而對牙髓又無刺激作用的藥物。對於急性、早期牙髓炎的病例,可先用含抗生素和激素的糊劑覆蓋牙髓,再用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暫封窩洞。這種糊劑使用簡便,與窩洞密合,還有安撫作用,因此也可用作間接蓋髓劑。

  ②活髓切斷術。適用於年輕恒牙因齲齒引起的早期牙髓炎,或因外傷、冠折斷露髓的、牙根尚未形成的前牙。在局部麻醉下除去齲壞組織,消毒窩洞,揭除髓室頂,用銳利挖匙切除冠髓,止血後置蓋髓劑(氫氧化鈣)於根髓斷面(圖2),暫封窩洞,觀察1~2周後若無癥狀,則做永久充填。

  ③幹髓術。在牙髓失活後除去冠部失活牙髓,用幹髓劑固定根部牙髓。最後牙周膜組織長入根管,在根尖部形成牙骨質封閉根尖孔。本法適用於成人後牙早期牙髓炎。先在露髓孔處封失活劑,造成牙髓的藥物性壞死,然後揭除髓室頂,切除冠髓,於根髓斷面放幹髓劑,用磷酸鋅粘固粉墊底,充填銀汞(圖3)。常用失活劑有三氧化二砷和金屬砷,也可用三聚甲醛,但作用較慢。近年來也有使用蟾酥制劑失活者,效果亦佳。幹髓劑是以多聚甲醛為主體的制劑,其作用為緩慢釋放出甲醛,使無菌壞死的根髓逐漸被固定、幹化,成為無害物質存留在根管中。

  ④牙髓塑化治療。適用於成人後牙牙髓炎、牙髓壞死及其繼發的根尖周炎。在麻醉下開髓,除去大部分牙髓。牙髓已壞死者,則以2~5%氯亞明液清洗根管,不必擴大根管。將新配制的酚醛樹脂液導入根管中,使其滲透到主根管、側枝根管和牙本質小管中。以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封根管口,磷酸鋅粘固粉墊底,銀汞充填。酚醛樹脂進入根管後,將根管中的感染、壞死物質包埋、固定,消除病原刺激物(圖4)。

  這種治療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中國北京醫學院口腔內科提出的。30多年的臨床觀察表明,本法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愈率高達95%以上,現已在全國范圍內包括基層醫院推廣。其特點是療效高、操作簡便、療程短、適應范圍廣。

  ⑤根管治療。適用於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牙和根尖孔尚未形成的年輕後牙。將牙髓全部拔除,擴大並消毒根管,最後用根管充填劑充填根管。常用的根管充填劑為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和牙膠。術中應防止對根尖周組織的刺激,器械或藥物都不能超出根尖孔,還要防止局部感染。

  急性牙髓炎在無條件進行徹底治療時,應采用應急的止痛措施,即在局部麻醉下用挖匙除去齲壞組織,暴露牙髓,或用鉆針鉆入髓腔,然後在露髓孔處放止痛藥(如樟腦酚、牙痛水等)。對於牙周病引起的逆行性牙髓炎,可在牙周袋內放止痛藥,也可服用鎮痛藥或針刺合谷穴等。

  ⑥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療。應先消除急性炎癥,再進行根管治療或牙髓塑化治療。首先要使炎癥滲出得到引流。在根尖部尚未形成明顯的膿腫時,在開髓後拔除牙髓,使根尖孔通暢,以便使根尖區的炎癥滲出物能從根管引流。若根尖部已形成明顯的膿腫(骨膜下膿腫和粘膜下膿腫),則可切開膿腫引流。局部熱敷、藥敷或超短波治療,全身給以抗感染藥物、鎮痛藥、維生素等都有助於消除急性炎癥。早發現和治療齲齒、楔狀缺損等可預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