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尖周圍的化膿性炎癥。急性者主要表現發熱,局部自發性、持續性跳痛,叩痛明顯;慢性者癥狀輕微。多發生於牙根尖,其次是牙根的側面或是牙根之間。牙槽指上、下頜骨向口腔突出的部分,包繞牙根,牙根借牙周膜附著於牙槽窩內,牙槽外有牙齦及粘骨膜覆蓋。

  牙槽膿腫多來自齲齒引起的牙髓和根尖周的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的腐敗產物和致病菌直接通過根尖孔侵入牙周組織,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牙外傷導致牙髓壞死,以及根管治療中的機械或化學刺激亦能引起牙槽槽膿腫。

  急性牙槽膿腫常由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發展而來,也可為慢性牙槽膿腫的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為自發性、持續性跳痛,患牙叩痛明顯,常伴有全身不適、發熱、血中白細胞數升高,局部淋巴結腫大並有輕度壓痛。牙槽膿腫的膿液擴散可經骨髓腔穿破致密的外層骨板形成骨膜下膿腫,一般穿破部位多位於唇、頰側或腭、舌側(見圖)。由於骨膜致密,張力大,故自覺疼痛加劇,膿腫也較以前明顯,根尖部移行溝(即牙齦移行於頰粘膜處,原為凹陷)變平,晚期可捫及深部的波動感。若膿液繼續擴散,突破骨膜至粘膜下及疏松結締組織中,即形成蜂窩組織炎,腫脹更明顯,但疼痛減輕,原因是粘膜及皮下組織較疏松,壓力降低所致。少數病例也可發展成牙源性上頜竇炎(因患牙牙根與上頜竇之間隻有極薄的骨板相隔,故膿液可突入上頜竇)。

  慢性牙槽膿腫多為根尖肉芽腫(牙髓慢性感染引起根尖骨質破壞,代之以肉芽組織)的中央部分液化而形成的膿腔;急性牙槽膿腫癥狀緩解後,若未得徹底治療,亦可轉變為慢性牙槽膿腫。常為感染的病灶之一。一般無自覺疼痛,有時僅感患牙不適、咀嚼無力或鈍痛,皮膚或粘膜上可有瘺口。X射線片可見患牙根尖有骨質破壞,邊緣不甚整齊,時間長者可破壞外圍並有骨質增生。

  急性牙槽膿腫可用抗生素治療。膿腫尚局限於根尖部時,局部自覺跳痛,患牙明顯叩痛,周圍牙齦無明顯紅腫,對這種病例,以前多采取拔牙引流;隨著牙體、牙髓學的發展,現多采取鉆開髓腔引流,若有骨膜下膿腫形成,可同時切開引流。對慢性者采用牙髓學治療方法。

  加強口腔保健,積極做好齲病和牙周病的防治工作,對預防牙槽膿腫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