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組織局限性腫大而形成的腫瘤。緊貼於骨,境界清楚,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清代《外科證治全書》稱之為附骨瘤。明代《瘍科選粹》謂“若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

  骨瘤發生的原因多系先天不足,骨骼空虛,為寒濕之邪侵襲入骨,蘊阻骨骼,以致瘀血凝滯而成。骨瘤多見於青少年,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瘤一般無自覺癥狀,僅局部畸形,皮色如常,推之不移,發展緩慢,到一定年齡多能停止發展。如腫塊巨大,因壓迫鄰近組織器官而產生相應的的癥狀,少數患者瘤體可迅速增大,轉為惡性。惡性骨瘤以肱骨上段、股骨下段最為常見,初起多感患處疼痛,夜間尤甚,日漸增劇,瘤體迅速增大,境界不清,堅硬高突,以致皮膚青筋顯露,或皮色發紫,周圍肌肉發生萎縮,肢體出現功能障礙,並有逐漸加重的全身癥狀,如發熱不退,飲食減少,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等。絕大多數預後不良。

  骨瘤多采取手術治療。良性骨瘤一般不必治療,但瘤體增大有功能障礙或影響美觀時可手術切除。惡性骨瘤一經確診,應盡早手術,如無法手術,可內服補賢破瘀中藥,用調元腎氣丸、琥珀黑龍丹等。外敷陽和解凝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