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卵不在子宮腔內而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並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的婦產科疾病。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多(約占95~98%)。其早期臨床表現為停經後陰道少量出血,當輸卵管妊娠破裂時,可有突發性下腹部撕扯樣疼痛,並伴有昏厥等急性腹腔內出血表現,甚至可導致死亡。

  中醫文獻中無宮外孕病名記載,但宮外孕在不同階段所表現的臨床特點,散見於胎漏、胞阻及癥瘕等病中。以往一經確診,立即手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採用中醫中藥非手術療法,取得瞭成功功的經驗。

  本病的發病機理主要為氣血不調,瘀阻少腹而導致子宮外妊娠。隨著胎兒的發育長大,引起該處脈絡破損,導致少腹瘀血,或大出血,進而氣隨血脫,危象畢呈。

  宮外孕常見以下證型:①血虛氣脫。證見少腹劇痛,拒按,面色蒼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煩燥不安,惡心嘔吐,昏厥不知人事,苔薄,舌淡,脈芤大應立即采用輸血、輸液、吸氧等搶救措施,內服中藥以益氣固脫、活血化瘀為基本方法,用獨參湯或參附湯合宮外孕一號方。②氣滯血瘀。宮外孕破損後時間不久,瘀血內停,少腹陣痛,或綿綿作痛,痛時拒按,頭暈無力,舌質黯紅,脈細弦。治宜活血化瘀為主,佐以益氣,方用宮外孕Ⅰ號方加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等。宮外孕出血,腹腔中有血腫包塊疼痛拒按,舌質黯紅,脈沉弦。③瘀血內結。治宜活血祛瘀化癥,方用宮外孕Ⅱ號方加減。

  在治療宮外孕時,必須重視兼證的處理,如腑實證即是最常見的兼證,其主證是大便秘結不通,腹痛拒按,腸鳴,矢氣,苔黃而幹,舌紅,脈弦數,腑實證的出現可導致再次昏厥,必須重視。可在主方中加大黃、芒硝等清熱瀉下藥。如見下腹冷痛,苔白,脈沉弦者,即屬寒實兼證可予主方中加肉桂、附子等溫熱藥。

  中藥治療宮外孕須註意下列情況:①對內出血較多,又有虛脫現象者,用攻下藥,劑量不可過大,以免損傷正氣,加重病情。②對有腑實證者,應以大便通暢即止。③炭止血藥常致腹腔內瘀血過早凝結成血腫包塊,不利吸收,不宜過早、過多使用。④胚胎死活是治療成效的關鍵。天花粉針劑有殺胚作用,對提高本病中藥治療效果有很大作用。⑤加強護理是重要的環節,要密切註意治療過程中病員的癥情變化,病人在休克期(昏厥期)應絕對臥床、生命指標觀察,嚴格控制飲食,禁食生冷油膩之物,減少體位變動和腹壓的因素,禁止灌腸,並作好手術前的一切搶救及術前護理準備。

  近人通過臨床及實驗研究,發現宮外孕Ⅰ號、Ⅱ號治療本病的效果穩定,對消除盆腔血液或血腫包塊有良好作用,是良好的保留生育機能的治療方藥。但如遇有下列情況者,即應予手術治療:①內失血多而休克嚴重經搶救無明顯作用者。②停經時間較長,疑為殘角子宮妊娠或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者。③尿妊娠試驗持續陽性,包塊持續長大,屢用殺胚胎藥無效者。④願意同時絕育者。

()